土地是王朝的根基,为了王朝能长久传承下去,几乎所有帝王都会通过征伐开疆拓土,城池作为一种防御性的建筑,是用来保护百姓们的性命及财产安全,而城门就是唯一能进出城池的管道。不过外界不解,为何城门几乎都是向里开,而非向外打开呢?事实上,背后有很大的学问。
古代的门并非装在门框上,而是插在门框内侧上下、房屋内墙的“户枢”上,“户枢”在哪一侧,门就往哪一侧开。若是向外开的话,人们在外面就可以直接将门拆下,等于邀请窃贼来拆门;同理可证,城门若是向外开便如同虚设。
其次,在军事考量上,如果将城门向外开,那么在战争期间,当守城的士兵要关上城门时,不仅没有任何遮蔽物,和敌军的距离也会拉近,很容易就成为敌人的活箭靶。此外,敌人若在城门外放置阻挡物,那么守城士兵就无法将门推开,城池上下所有的人就犹如瓮中之鳖,插翅难飞。至于城门向内开的好处则是守城方要开要关都不必担心遭到阻碍,城门也能抵御敌军来犯。
最后,城门向内开可以更好养护城门,因为古代城门多数是木门制造,上面镶有铜钉增强防御性能,但木门依旧难敌长年日晒雨淋,因此城门向内开时,木门就会被安置在城墙的门洞中,从而延长城门的使用寿命。再者,在正常情况下,城门打开时,可以尽量靠在墙内,减少人们通行的阻碍。
另外,多数城池外都还会设有护城河和吊桥,倘若城门向外开,势必会卡住吊桥,造成打不开的窘境,因此大部分的城门都会是向内开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