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装款式多样,不过唐朝女装也不容小觑,款式还富时装性,可说是历代中的佼佼者。中华服饰文化研究理事陈诗宇提到,唐朝就已出现“吊带裙”概念的服饰,还有出土相关实物,可见当时的人非常时髦,让不少人直呼不可思议。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理事陈诗宇在节目《国宝大会》提到,初唐、盛唐及中唐出土文物中,发现人形文物竟穿着类似吊带裙的服饰,例如仕女立俑,当时女性会穿类似抹胸洋装,容易有裙子往下滑的困扰,因此他们设计出肩带,用吊带的方式固定裙子,除了陶俑外,很多古画也有画出吊带裙,甚至还出土相关实物。
根据《国学网》指出,唐代衣服的材质、做工及配饰都很讲究,女装比男装更鲜艳,且款式种类繁多,当时女性流行穿“襦裙”,也就是短上衣加长裙,绸带系在裙腰,高度约在腋下,而唐代女子所穿的襦非常短,且领口变化多样,有方的、圆的、斜的、直的等,甚至还有袒领服,也就是袒露胸脯的穿法。
唐朝女性穿着短襦,还会披上类似披肩的“帔帛”,通常用轻纱制成,上面绣有花纹,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宽且长度较短,主要披在肩上,而另一种长达2米以上,使用时缠绕在手臂上,能增添女性妩媚感。此外裙子颜色也很丰富,主要是红、紫、黄、绿,其中以红色居多,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石榴裙”,唐朝人还发明“间色裙”,指有2种或以上颜色的布料,通常是以红绿、红黄、红蓝为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