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白尾熊蜂(明亮熊蜂)在给葵花(向日葵属)授粉(Arnstein St艾薇erløkk)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更多的授粉动物可显著增加小型农场的作物产量,而大型农场只有在增加授粉动物密度伴随授粉动物多元化的情况下才能体验类似的增产裨益。在发展中国家内,有20多亿人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有许多证据表明,授粉动物可良性地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然而与较大农场相比,这些有益的小动物会如何影响小规模农场则大体上是未知的。
为了更多地了解情况,Lucas Garibaldi等人对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344块大小田地进行了分析,记录了在这些田地中的授粉动物数量(密度)、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及在为期5年的时间中每种作物的产量。对不到2公顷的小块土地而言,他们的分析发现,收成差距(即产量最高作物与产量最少作物之间的差距)可通过提高授粉动物的密度而减少24%;作者们指出,剩下的76%的收成差距可通过优化诸如养分和水等其它农业因素等技术而得到部分的缩小。相反,对较大片的土地而言,因提高授粉动物密度而得到的类似收成裨益只有在同时伴有较高授粉动物多样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者们提出,大型农作物对提高授粉动物密度的收益程度较低,因为它们更可能是由具有较长觅食距离的采花蜜的动物进行授粉的,它们通常是一些诸如蜜蜂等通才型物种。
尽管授粉动物动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因为花卉丰度和多样性衰减而日益受到威胁,但作者们指出,通过若干不同方法来逆转这一趋势还是有机会的,这些方法包括:种植花卉带、更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及恢复邻近作物的自然区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