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历史教授于赓哲指出,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只短暂存在于盛唐时期,主要受到时代、环境和宗教信仰影响。
对于美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大众所追求的主流审美也有差异,像是现代人几乎以白、瘦作为美的准则,网络则传闻唐朝“以胖为美”,国内历史教授解释,“以胖为美”只短暂存在于盛唐,而武则天真容像的“双下巴”其实是受到宗教信仰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于赓哲表示,唐朝确实存在过“以胖为美”的观念,但在长达300年统治期间,只流行过短暂一段时间,唐初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其实和现代差不多,偏好高且瘦,从唐朝画作《步辇(ㄋ一ㄢˇ)图》中的宫女就可以看出来,到了盛唐才逐渐走向丰腴。
很多人认为,盛唐画作、雕像中的女性体型都很丰腴,加上当时经济发展好,因此所有的女性都很胖,不过于赓哲强调“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丰腴的人少,才显得丰腴的人更加珍贵。
除此之外,盛唐“以胖为美”的观念还和宗教信仰有关,唐朝女性无论身材胖还瘦,都崇尚拥有一张大圆脸,脖子上往往还有几道折痕,就连武则天的真容像,脖子上都有3道折痕,在现代人的眼里看起来像是双下巴,但事实上是受到宗教影响,不少佛像、菩萨像的脖子上都有折痕,称作“蚕纹线”。
于赓哲指出,北齐曾有一个传说故事,一名孙姓男子日常供奉观世音菩萨,后来因为犯法被处以死刑,未料把他拖到刑场砍头时,他的脖子没断,反而是刀断了,之后又砍了两刀都是同样的结果,最后只好将他放了,孙姓男子回家后,离奇发现观世音菩萨佛像的脖子处多了3道刀痕,从此佛像脖子上的折痕更加讲究,又称作“三刀痕”,且几乎所有佛像,尤其是偏女性形象的佛祖,比如卢舍那大佛,脖子上都会出现这3道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