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言行和政治措举都会被专门的官员记录下来,并按照年月日编成名为《起居注》的史书。 (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言一行也必须被人监视,以免他们为所欲为,而皇帝的一言一行还会被记录成名为《起居注》的史书,供后世阅览、评价,但皇帝本人如果想看却不被允许。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起居注是一种编年体史书,专门记录帝王言行和朝廷大事的著作,诞生于东汉时期,不过最初只是记录后宫日常起居,并不涉及朝政运转,直到魏晋时期才正式成为法定官修文献,北魏孝文帝还制定起居注规则、设置左右史官,职责是随侍在皇帝左右,记录他的一言一行。
唐代后起居注的制度更加完善,根据《旧唐书》记载,起居注不但要记录帝王言行,策命、章奏、封拜、薨免一系列国家政务也都要逐日记载,不得缺失,朝会的议政内容也必须当堂记录;不过在元、明时期,起居注时兴时废,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恢复。
除此之外,帝王之间还有“天子不观起居注”的传统,唐太宗曾以“览往事以自警戒”的理由要求看起居注,被起居注官褚遂良严正拒绝,称从来没有帝王观看起居注的传统,不过唐太宗并未死心,过几年再度以同样的理由提出要求,大臣房玄龄迫于无奈,只好将内容摘编,写成高祖、太宗《实录》各20卷,上呈御览。
而唐太宗的举动为后世起了一个仿效的开头,唐文宗以“恐平常闲话,不关理体,垂诸将来,窃以为耻”为由要求观看,甚至修改起居注,可见在皇权的强势干预下,起居注官不一定能如实记录;到了宋太宗时,起居注官还主动提出“每月先进御,后降付史馆”,导致宋朝起居注的独立性被完全打破,史料价值也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