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考古学家利用激光雷达(LIDAR)测绘技术发现了隐蔽在危地马拉北部热带森林下面的6万多座古玛雅建筑后,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后经典时期,玛雅古城有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贸易网络,比考古学家们之前认为的更加复杂。
据科技艺术网(Ars Technica)报道,这份由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考古学家Tom Garrison、Marcello Canuto、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的Francisco Estrada-Belli及同事们组成的小组进行的分析估计,在公元后650年至800年间,仍约有700万~1100万人口居住在玛雅低低中部(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的部分地区)。
由高架路相连的城市网络
数据显示,在测绘区域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有29栋建筑。结合之前的发现,显示这些建筑可能是民宅,由此推算出每平方公里居民数达80~120人。
这次的大范围分析,考古学家看到了多个高密度人口城市网络,之间由高架公路连接,有着发达的贸易和政治联系。
最新的分析支持了多数研究者们的观点——玛雅文化不是多个孤立的小农经济体社区,而是多个有着周密规划的灌溉、排水系统的中心城市网络,中心城市周围还有小卫星城。
大型农场
要养活如此数量的人口,玛雅必定要有比之前我们设想的更复杂的种植体系和农场规模。
数据看出,在大片的季节性低洼湿地上遍布着网格状沟渠,应该是玛雅人作为灌溉和泄洪之用。多数都是两米宽,20~50厘米深,最长的延绵1公里。
总的来看,测绘区域内约17%的面积是农场,但不同地区这个比例差别很大。一些地区只有不到1%,而一些大城市农场面积可达70%。即便如此,一些大城市还需要进口粮食才能保证供应。
贸易和交通
Garrison说,很明显一些大城市像Naachtun和Tikal都需要进口才能保证供应,而另一些城市像Holmul一定有盈余可以出口。
证据显示,玛雅文化早期有大量高架公路作为干道:有的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城市,也有的连接几个大城市。这些高架路都是宽阔的大道,10米~20米宽,最长的一条横跨农场的高架路有22公里长。
从测绘数据看,大部分这些高架路都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后250年(前经典时期)。考古证据显示,多数这些年代的城市到了后经典时期都被抛弃了,这些高架路也就荒废了。
Garrison解释说:“测绘数据中看到有趣的一例是,与经典时期王国Xultun相关的梯田,建在了前经典时期的从附近城市San Bartolo通出来的一条高架路上。这显示了,测绘数据能够揭示不同时期的地貌。”
后经典时代大量防御工事
最新分析还发现后经典时代玛雅文化有很多防御工事,绿荫之下隐藏着大量的桥梁、沟渠、城墙和石墙。规模比Canuto和同事们之前认为的大得多,这说明后经典时代玛雅的战事比之前所知的更复杂。
比如,他们发现一个堡垒建在Tikal和邻近的El Zotz之间的一处断崖上。Garrison说:“这个堡垒周围环绕着25英尺高的墙,还有一个人工蓄水池,看起来像奥林匹克游泳池一样的池子。换句话说,这个地方(叫做La Cuernavilla)适合进行围剿了。这种冲突局面不是我们曾想象得到的情况。”
Garrison打算接下来花三年时间研究La Cuernav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