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设施,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强忍着恐惧走进去呢?社会学家Margee Kerr多年来也一直研究着这个问题,索性自己经营起一间鬼屋来。
她在匹兹堡开设的鬼屋“The ScareHouse”,不仅仅是个游乐场所,在鬼屋的地下室还设立有实验室,购买门票进场的人们不只是成为游客,同时还是帮助她实验的受试者。
虽然人们视恐惧为一种负面情绪,但事实上也是一种帮助我们活下去的生物本能,除此之外,Margee的研究还表明,经历过恐惧体验的人们,反而更快乐、压力更小,等同于冥想或是慢跑5公里的效果。
在2年期间,研究人员请250人在进入鬼屋前后填写有关情绪变化的问卷,其中还有100人透过脑电图(EEG)侦测大脑活动的变化。
整体而言参与者都感到更快乐,而且焦虑、疲惫、压力变少,尤其对那些原本感到无聊或疲惫的人们来说,改善这两种状况的效果特别明显。
然而,并非每种恐惧效果都是一样,自行选择进行恐怖体验可能是让效果良好的先决条件。反之,在暗巷被抢劫这种可怕体验就不会产生有益的副作用。
这并不代表人们应该狂看恐怖片来纾压,并非每个人都同样喜欢这种恐惧感,而且大脑也是因为对于新的体验才会释放出相对应的激素,如果去同样的鬼屋或是看同样的鬼片,并不会得到如同第一次经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