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自然科学 > AI成为海洋守护者,如何应用数据与保育海洋?

AI成为海洋守护者,如何应用数据与保育海洋?

人类经济活动影响海洋环境与生态,如过度捕捞导致鱼源枯竭、全球暖化导致海水升温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终将危害人类族群的存续与发展。国际社会意识到海洋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威胁,开始重视海洋永续利用与保护,并积极发展有效的策略与管理办法。

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由193个国家共同签署,目标在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增强研究能力及增加对海洋科学的预算。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被应用在海洋保护和资源利用,例如,无人机和远端感测技术能够监测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变化,生物技术则可用于开发再生能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

(Source:Pixabay

AI最佳化海洋资料收集,声纳数据分析也可以

AI技术多方面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帮忙理解海洋生态系统,还为保护和管理这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透过网络的整合有助于监测海洋塑胶废物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族群的丰富程度。赫尔辛基大学电脑科学教授PetteriNurmi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整合感测器技术和嵌入式人工智慧创新,目的在最佳化海洋资料收集。团队提升现有环境研究资料收集法,更有效率更广泛。

在海洋生物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AI技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自动化图像辨识,训练AI辨识海洋中的生物物种,对于监测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分布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AI也应用于声纳数据的分析,它能辨识不同的海洋生物、监测它们的行动模式和族群。

台湾建海洋生物资料库,AI快速辨识只要10秒

台湾正将AI技术用于海洋保育,民间电信业者注资与海洋保育团队共同开发台湾民间第一套植入AI辨识功能的“AIOcean数据海洋”海洋生物资料库。这套AI辨识整合了资通讯ICT核心技术,仅10秒即可快速辨识超过80种不同的海洋生物,涵盖海蛞蝓等奇特海底生物、备受瞩目的绿蠵龟、台湾海域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标志性物种,如海胆、海参等。目前技术已分析超过11,000张海洋生物照片。

透过不断扩充资料库,目标是提高AI辨识的准确性。同时计划将资料库多语言化,使得此数据库能够迈向国际,吸引更多国家的参与者。笔者深信AI增强公众对海洋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透过互动式的应用程式,让使用者能轻松学习和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知识。

AI技术辅助科学家分析大量环境资料,加速研究效率

构建一个资料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料库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收集庞大的海洋生物照片是有难度的,其次人工辨识照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劳力,也不利于后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导入AI辨识功能,优化系统架构,可大量减少过往需人工逐张审阅照片的时间成本;运用云端和资料库串接的扩展性,可以随著数据量的增加,增加储存和计算资源。这些对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数据增长和高性能计算需求非常有帮助。

(Source:Pixabay

另一方面对于数据备份和恢复相对有保障,这能确保珍贵的研究数据资及资料不会因设备故障或其他突发事件而丢失。而UI(UserInterface)、UX(UserExperience)能为海洋生物资料收集和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让网页设及流畅度提高,满足使用者的体验。

海洋保育和监控是全球性的挑战,它们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影响层面广大。AI技术可以辅助科学家分析大量的环境资料,预测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自动化图像辨识技术与卫星资料结合,加速科学研究资料分析过程与研究效率。笔者认为要确保AI技术为社会和海洋环境创造正面影响,需要科学家、工程师、政策制定者之间跨学科合作,才能使技术发展和应用同时发挥效率,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