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使用农药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使用农药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p>
凡事都有利有弊。由于害虫、草木、细菌的顽固,人类才研制出剧毒无比的农药。但这些农药在保护庄稼的同时,又无时无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归根到底,人工合成的有机磷、有机氯这两种农药都由生命基本元素&mdash;&mdash;碳或碳化合物构成。正因为由碳组成,所以农药在完成杀虫、杀草、杀菌等使命的同时,易与自然界结合在一起,比如动物,比如人体。</p>

农药的使用对人类来说,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我们不妨先从农药对害虫的“战争”说起。根据达尔文优胜劣汰的原理,害虫也是不省油的灯。在长期与人类作斗争的过程中,害虫也学会了怎么把农药变得对自己有利,历史上不乏其例。1945年,二战时期,DDT被投放市场后,立即在农村、兵营受到欢迎,当时公众普遍认为这是消灭蚊子的“原子弹”。意大利通过DDT杀灭蚊子,有效防止了疟疾的发生。然而从第二年起,蚊子开始多起来。五年后,蚊子的数量比当初多一倍以上。

13e1fd981b5bfbe0b5e44e67f1a9e6f7

究其原因,是蚊子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对DDT具有抗药性的变异。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蚊子对DDT的抗药性。蚊子如此,苍蝇等害虫亦然。由此可见,使用农药,不但会使害虫会产生抗体,还会“帮助”它们实现本种群的优胜劣汰。这正如达尔文所说,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在使用过程中,DDT等农药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1963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以详实的资料和透彻的分析,揭示了DDT等农药的危害,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反对使用化学农药的轩然大波。一批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纷纷退出市场的同时,人们对农药的毒性有了初步认识。接着,一些拟除虫菊酯等仿生合成的杀虫剂陆续被发明出来。既要驱杀害虫,又要对环境友好,这成为科学家研究农药的方向。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