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从宋朝开始,就出现瓜子一词,到了明清时期大流行,甚至成为全民习俗。(示意图)
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瓜子,瓜子可能早在北宋就已出现。国内历史系李昕升副教授指出,古人很喜欢嗑瓜子,推测可能与“节俭”有关,到了明清时期,北方大港向外输送的物产,就是以瓜子为大宗,嗑瓜子不仅是一项习俗,甚至也能反映出国家社会的稳定性。
国内东南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昕升提到,瓜子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但书中只有提及这两字,并没有其他说明,直到明清时期,吴越之地也就是现今的南京,流传一首《岁时歌》,歌词为“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可见当时的人很重视嗑瓜子,目前推测嗑瓜子始于宋代,明清时代更为兴盛。
为何瓜子会受欢迎?李昕升推测可能是出于“节俭”,指中华民族无论对待哪种植物,绝对都会物尽其用,当初可能就出于别浪费的心态,因此制造出瓜子,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众人闲聊时,也会拿出瓜子一边嗑一边聊,渐渐地巩固瓜子的地位,因而成为全民习俗。
李昕升翻阅宫中档案发现,现今位于国内东北的锦州港,明清时期是北方的一座大港,而该港向外输送最多的就是瓜子,每年光瓜子的税银就达到约2万两。此外,嗑瓜子习俗可能最早始于北方,北方冬季寒冷又漫长,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大多处于农闲时间,因此才会发明瓜子,用于打发时间,且嗑瓜子通常都是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因此也能反映出国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