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自然科学 > 比原初黑洞更小的“犀牛质量黑洞”,大爆炸后1秒钟就形成并消失

比原初黑洞更小的“犀牛质量黑洞”,大爆炸后1秒钟就形成并消失

大爆炸后最初几分之一秒内产生的微小原初黑洞,只能解释一小部分暗物质,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提出,大爆炸后最初十亿分之一秒内,宇宙可能还产生带有大量核电荷的犀牛质量黑洞,它们短短1秒钟便形成并蒸发消失,可能影响第一个原子核形成的时间。

从眼前的电脑到遥远恒星、星系,我们每看到1公斤物质,就有5公斤看不见的物质遍布在周围,这些神秘暗物质虽然也是实体,却逃开所有直接观察方法,只透过对可见物体的无形拉力让人感受其存在。

50年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暗物质有一部分来自大爆炸后不久就形成的原初黑洞。这些黑洞不是科学家如今探测的那些巨大黑洞,而是直接形成于宇宙暴涨时期超致密物质区域,坍塌后散布在整个宇宙,牵引著时空暗物质。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团队发现大爆炸产生原初黑洞的同时,似乎还产生其他更小黑洞,后者还具有称为“色荷”的奇异核物理特性。

在最初十亿分之一秒内,宇宙仍充满尚未结合的自由夸克与胶子,此时形成的任何黑洞都会吞噬不受束缚的粒子,以及被称为色荷(colorcharge)的奇异特性──只有未结合的夸克和胶子才带有的电荷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超小黑洞一定于大爆炸后十亿分之一秒内的夸克-胶子汤形成,质量仅相当于一只犀牛,尺寸更远小於单一质子;透过QCD理论计算,最小黑洞可能充满色荷。事实上,根据基本物理定律,它们能包含一个黑洞允许最大数量的任何类型电荷,也就是说,早期宇宙有一小部分进入了这些带大量色荷的物体。

这些色荷黑洞很快便蒸发消失,但仍有充足时间破坏宇宙第一个原子核形成时的平衡条件,而这种影响质子、中子分布的干扰过程,会在宇宙元素丰度中留下微妙痕迹,未来有天或能被科学家观察到。

新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