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总形容侠客爱劫富济贫,但史料记载并非如此,侠客其实是社会问题。(示意图)
武侠小说中侠客爱劫富济贫,总是在江湖行侠仗义,不过史料与小说差很多。侠客在古代被朝廷认为是社会问题,西汉时期文、景、武帝进行整顿,职业侠客才渐渐消失,直到隋唐兴起武侠小说,侠客从被批判转而受人推崇。
根据网络综合报道,春秋战国进入乱世,各诸侯需要大量人才,因而盛行“养士之风”,给予侠客机会与生存空间,例如《刺客列传》提到的战国晋人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替主报仇,不惜“漆身吞炭”让人无法辨认,还有只身入秦刺杀秦王的荆轲,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早年过得又穷又惨,不像小说形容的生活快活。
另外《史记·游侠列传》记载,秦末汉初时期的侠客朱家和郭解,主要事迹就是藏匿被通缉的逃犯,因此战国末期法家学派韩非在《五蠹》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指文人靠笔扰乱法制,侠客则是用暴力触犯法律例,他们以武力触犯国家法规,破坏社会安定,西汉时期历经文、景、武帝三代整顿,职业侠客渐趋式微,东汉后基本上都消失了。
不过侠客精神仍被传承下来,《三国志》记载曹操年轻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而且他的贴身保镖典韦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士,被形容“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直到隋唐开始有了武侠小说,侠客才又受到关注,例如唐代文人裴铏在《传奇》叙述虚拟人物侠女聂隐娘,还有唐朝诗人李白向往侠客生活,喜欢结交豪士、慷慨解囊,但由于没有一官半职,只能投靠好友汪伦,贴补他行走江湖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