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生态学教授Bill Ripple研究团队,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调查物种灭绝情形,针对全球包括鸟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及哺乳类等27,000种椎脊动物详细分析后,发现其中 4,400 种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且相较于中型体型物种,全球体型最大和最小生物都面临最高的灭绝风险。
现今物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显示了人类过度开发引起的“第六次大灭绝”正在发生,何种生物首当其冲呢?最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报告给出这样的方向:全球最大与最小的生物将面临最严重的灭绝危机。这些生物的大量流失,将加剧改变森林、草原、海洋及河流等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者,赔上人类未来。
在此之前相关研究已证实,当前野生物种消失速度,远比正常速度快了百倍之多,这还仅是计算为人所知的物种而已,那些远在我们尚未认识之前就消失的生物亦不计其数。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生态学教授Bill Ripple研究团队,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调查物种灭绝情形,针对全球包括鸟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及哺乳类等27,000种椎脊动物详细分析后,发现其中 4,400 种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且相较于中型体型物种,全球体型最大和最小生物都面临最高的灭绝风险。
研究团队指出,大型脊椎动物濒临绝种,主因是受到人类直接杀害的威胁。对于我们熟知且有魅力的动物,诸如大象、犀牛和狮子等,长期来已是重点保育目标,有较完善的保育措施和计划。但其实有更多我们忽略的生物,包括鲸鲨(whale shark)、大西洋鲟(Atlantic sturgeon)、索马利鸵鸟(Somali ostrich)、中国大蝾螈(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科摩多巨蜥(Komodo dragon)等,亦遭逢生存威胁。研究发现,体重超过1kg之濒危生物,高达九成都面临人类活动威胁。
与此同时,体型小的物种同样也处于危险之中,如蛙类(Clarke's banana frog)、青腹蜂鸟(sapphire-bellied hummingbird)、凹脸蝠(hog-nosed bat)、穴居鱼隐鳅(waterfall climbing cave fish)等。小型物种的危机主要源于自然栖地的破坏和消失,加上多数须赖以干净水源生存,因此,环境高度工业化开发下的她们,已越难以生存,其中又以栖息于淡水生态的小型动物最受威胁。
要保育这些体型极大、极小或长期被忽略的物种,势必将采取不同策略。多年来,人类也开始积极尝试多种方式,试着留下这些美丽物种的身影。例如《国家地理》影像方舟计划[2]即是一例,摄影师趁12,000个圈养物种尚未消失以前,以相机捕捉它们的经典模样,激发大家关心物种生存危机议题。而当人们尝试复育物种时,其实也意味着状况已糟糕透顶,研究物种体型大小与灭绝风险相关性,虽有助于了解和评估我们忽略的物种危机。但不可否认的,人类至始至终才是这道难题的最关键解答。
注解:
[1]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简称红皮书)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此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
[2]《国家地理》摄影师Joel Sartore的“影像方舟”计划,目标是以照片拯救濒危动物,10年来已完成了逾6,000多种动物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