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下葬20年,地宫遭盗墓贼光顾,据传当时棺椁被打开时,她的尸体依旧保持完好。(示意图)
清朝慈禧太后死后被葬于“定东陵”,她的地宫极致奢华,因此成为盗墓者的目标,惨遭民国初年军阀孙殿英洗劫,不过据传开棺时,慈禧太后的尸体未腐烂,距离下葬时间已过20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防腐原因主要和地宫环境、棺椁木材等有关。
国内导游房博在微博提到,慈禧太后的陵墓位于咸丰帝定陵之东,与慈安太后陵寝统称为“定东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找到曾参与地宫建设的石匠,逼问出陵墓入口位置,顺利进入地宫,劈开慈禧棺椁后,发现她的尸体并未腐烂,皮肤摸起来似乎还有弹性,遗体距离下葬时间已过20年,照理来说应该化成白骨。
房博提到,第一是受“地宫环境”影响,内部设置两条排水用的“龙须沟”及6个排水口,两者连接在一起,达到防水、防潮的作用,使地宫长年处于摄氏8至11度的恒温状态,延缓尸体腐烂的过程,第二则与“死因”有关,根据宫廷档案记载,慈禧死于痢疾,过世前14天腹泻状况严重,体内水分与食物几乎排光,降低细菌孳生。
第三是“棺椁木材”,慈禧的棺木使用金丝楠木制作,有防腐防虫的效果,使得她的尸体得以保存。当时匪兵将尸体拖出后扔在角落,东陵盗案隔1个月,溥仪才知晓,组织前清朝人员到场调查,重新安置慈禧的尸体,直到80年代,清东陵管委会人员再次打开棺椁,发现尸体已变干尸,经过重新整理与防腐再次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