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科学家提出地核物质形态新假说

科学家提出地核物质形态新假说

2015年4月16日9:43 未解之谜网

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等部分,外地核位于地下深约2900公里至5100公里处,它由液态铁等物质构成。学界普遍认为,液态铁对流造就了地球磁场。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科学》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装置内模拟外地核的高温高压状态,并用位于兵库县的大型同步辐射加速器“SPring-8”,分析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液态铁晶体构造。

他们发现,当压力超过240万个大气压,温度超过3700摄氏度时,铁的晶体构造会发生改变。而这个压力和温度刚好相当于地下约4000公里处的环境,这一深度正好位于外地核中心区域附近。

根据上述结果,研究人员又用计算机模拟了液态铁在外地核内的运动。他们发现两种晶体构造不同的铁,以外地核中心区域附近为界,分别对流。而此前很多研究者认为外地核内部是均一构造。

参与上述实验的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探索地核,而且能为研究地球磁极移动提供线索。

领导这项研究的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广濑敬指出,外地核中两层结构的对流可能会因为温度和压力差变得不稳定,其构造或许会周期性地失去平衡,甚至导致地球磁极发生重大移动。这种移动的时间间隔没有明显规律,也未发现会对动植物生存造成不良影响。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