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是清朝的“流放重地”,因为当地汉人数量少,天气严寒,还有很多凶猛的野兽。
古代帝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会推出严刑峻法,到了清朝也一样,其中最常见的处罚之一就是“流放边疆”,让犯人难以再回到家乡,国内历史教授指出,位于国内东北地区的“宁古塔”是“流放重地”,最主要因为这里汉人数量少、环境气候严寒,还有一些猛兽生存在这里。
国内黑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周喜峰指出,隋文帝在位时颁布了《开皇律》,确立古代的五刑制度,分别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和笞(ㄔ)刑,其中最严重的是死刑,再来才是流刑,而流刑指的就是流放,通常罪刑较重但免死的罪犯会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清朝建立之后,延续了古代的流放制度,也会把罪犯流放到边疆地区。
周喜峰提到,会被判流刑的主要为4种罪犯,第一是进行反清斗争的人,主要领袖会被处死,其他人则遭流放;第二是在官场上犯了错误的人;第三是清初文字狱的罪犯;第四则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罪犯。至于流放地距离的远近,是依照罪行的严重程度决定,流放的地点往往是人迹罕至且条件刻苦的边疆地区,所以国内东北地区成为清朝流放人的重点区域,比如前期的盛京(今辽宁沈阳)和后期的宁古塔。
周喜峰表示,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宁安,因为当时汉人数量较少,多是少数民族,加上这里是非常偏远的苦寒之地,天气十分寒冷,还有不少凶恶的猛兽,所以才会成为“流放重地”,不少名人都曾被流放到宁古塔,比如国姓爷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叔叔郑芝豹,以及明末清初的诗人吴兆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