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大自然是否有着低温的下限的问题,需要了解一下热力学的知识。在热力学中,有个能斯特定律,可以简单表述为不能达到绝对零度。这里所说的绝对零度T并不是摄氏度t,它们之间有一个换算,即。所以根据能斯特定律,也可以说成在自然界中,不能达到-273.15℃,当然,比它更低的温度就更不能达到了。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那些物理学家是怎么获得低温的。就目前而言,比较科学并且主流的获取低温的方法就是:绝热去磁、激光制冷和节流过程。
节流过程发展得比较早,19世纪就开始使用了,历史上,氢气和氦就是通过节流过程来实现液化的,用节流过程可以获得低至1K(-272.15℃)的温度。虽然可以获得1K的低温,但是节流过程还是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屏障。
到了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德拜提出了绝热去磁的方法,其物理原理为:在绝热的情况下,顺磁性固体的温度随着磁场的减小而下降。使用绝热去磁的方法可以获得2nK的低温(1nK=10-9K),无疑,这个数值相当接近绝对零度,但是仍然无法达到。
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发展了一种新的低温技术——激光制冷。用这种激光制冷的方法也可以获得nK级的低温,但由于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于上个世纪60年代才被研制出来,所以用激光制冷的技术起步比较晚,但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获得更低的温度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论科学家如何努力,绝对零度(-272.15℃)始终无法达到,只能不断靠近这个温度。有趣的是,在低温的情况下会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比如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玻色子在某一临界温度下开始凝聚)和超导体悬浮(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据此可制造磁悬浮列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