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有许多传统习俗,古人不只重视在世时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教,也相当重视自己的身后之事,在大量的墓陵遗址中可以发现,有钱有权的名门贵族墓穴中,除了放置各种奢华的陪葬品外,还会有许多陪葬之人的遗骸,究竟这项叫人陪葬的习俗从何而来?又是在何时消失呢?
在历史记载上,自史前时期就已经有殉葬文化,一直到后来商周时期最为兴盛,野心越来越膨胀的贵族诸侯们,不但在生前要彰显自己的权力地位,就连死后也想要“炫富”、“刷存在感”,《墨子‧节葬下》便记载:“天子诸侯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考古学家在商朝贵族的墓穴遗址也几乎都有发现人殉的现象。
春秋时期秦武公的殉葬人数共有66人,秦穆公的人殉更多达177人,其中便包含名臣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鍼虎,导致秦国国势就此中衰,除了国君以外,秦国的中小贵族也使用人殉,大量无辜人口死亡,造成劳动力减少、百姓精神负担大,为了解决当时的国家问题,秦献公继位后便下令废止人殉制度,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也改以制作兵马俑陪葬。
然而人殉制度一直到汉朝以后才逐渐式微,不少帝王也效法秦始皇,改以人俑陪葬,虽然使用人殉的数量减少,但这项残忍的陪葬方式仍存在于社会中。
一直到了元明清时期,人殉制度再度死灰复燃,元代大肆鼓励民间殉葬,《元史》中就有多处记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甯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勐殉葬,并旌其门”;朱元璋则开启明代殉葬恶习,不但在儿子死后,命令儿子的王妃、小妾、奴仆殉葬,他自己过世后也有46名嫔妃殉葬;而清朝在顺治、康熙年间仍有殉葬的风气,后来才明令禁止殉葬,虽然一时间很难将维持几百年的习俗戒除,但人殉制度从此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