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到香港旅游一定会造访的地方是哪里?想必大家都会想到“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吧!
“杜莎夫人蜡像馆”分布在世界各地,总馆位于英国伦敦,馆中以展出许多名人蜡像而闻名,创办人正是法国的杜莎夫人,原名安娜•玛丽亚•格劳舒兹。
大家出国必去朝圣的蜡像馆,其实有一段血腥的历史故事,这就要从杜莎夫人开始说起了。杜莎夫人1761年出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六岁时,跟着妈妈到瑞士工作。妈妈当时在一位医生Philippe Curtius家中担任管家,也因此成为了杜莎夫人艺术上的启蒙者。
Philippe Curtius不仅是一位医生,还很擅长制作蜡像,一开始他制作蜡像是为了说明医学上的解剖学。他也把这项技术教了杜莎夫人,而法国作家伏尔泰(Voltaire) 更成为杜莎夫人的第一件蜡像作品!后来她也陆陆续续为其他名人制作蜡像,像是卢梭、富兰克林等等,名气一大后,连皇室贵族也来请她制作蜡像。
被皇室看中,甚至还到皇宫中教导法国路易十六的妹妹伊丽莎白,可见她和皇室成员的关系密切。这一点也成为日后的致命伤,1789年,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左翼的政治人物以及平民阶层的人纷纷起义,推翻法国长久以来的君主制度,许多的皇室贵族也都被送上断头台。
杜莎夫人因为和皇室关系密切,也被认为是皇室那一派的人马,她被关押至巴士底监狱中,剃发准备上断头台,但在最后的关头出现在她面前的不是刽子手的屠刀,而是一颗血淋淋的头颅。
杜莎夫人可以说是因为她的“手艺”获救的,而存活下来的代价,就是她要替这些被断头的头颅制作蜡像,在当时称之为“死亡面具”(Death mask),为的是拿来当游行中的道具,达到宣扬革命的效果。
其中不乏她接触过的皇室成员,包含玛丽安东尼 ( Marie Antoinette )、罗伯斯比 ( Robespierre ) 和路易十六 ( Louis XVI ) 等,想来她心中应该也是百感交集吧!
1795年,她便和土木工程师François Toussaud结婚,也因此冠上夫姓,才有了“杜莎夫人”的称呼。后来杜莎夫人带着儿子和恩师留给她的蜡像作品们到了英国,因为拿破崙战争的关系,杜莎夫人之后也没回法国,和丈夫分隔两地,而她是在英国伦敦定居。
她在英国开设了一间蜡像馆,并且一炮而红,而她的蜡像完整的呈现了法国大革命时血腥与恐怖,各式各样的细节精细的人头以及刑具都微微透出死亡的气息。
最后在1850年,杜莎夫人于伦敦的家中过世了,而她的蜡像馆也就这样一直流传下去,并且在全世界各地都有。
如果要说她用鲜血和蜡像见证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也不为过,虽然现在蜡像的制作方式不像以前,但想到过去用砍下的人头所制作出一颗颗逼真蜡像,还是让人挺毛骨悚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