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mg alt="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src="https://www.122336.com/content/uploadfile/201702/149404.jpg" title="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p>
人们通常认为,农历每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日子,但我们又常听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种说法。那么问题来了,月亮到底哪天最圆呢?为什么每个月都会有差别?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月圆之日,为啥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稳定在农历的某一天?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其实非常有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件事:农历是怎么规定的,以及月球是怎么运行的。我们先从中国的农历说起。
很久以前,古人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发现月亮每过29天左右,就会重复一次从看不见,到逐渐月圆,再逐渐到看不见的变化过程。他们因此规定了“月”这个计量时间的单位,并且还给不同的月相起了名字。其中,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个时刻,就被规定为初一,这天也被称为“朔”。农历初一这个日子,把人为规定的农历,和自然的天象匹配在了一起。每月中旬的某一个时刻,月亮会达到最远,这天被称为“望”。请记住,正好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天,是农历初一。接下来,让我们换个视角,从宇宙中重新认识一下月亮的圆缺现象。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那么,当月球运行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朔”这个时刻。显然,人们在晚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而当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的正中间,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望”这个时刻。月球朝向地球的部分,被太阳完全照亮,这时候,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最圆了。所以,我们肉眼看到的月亮的圆缺变化,从农历的观点来看就是,月球在绕着地球,从“朔”运动到“望”,再运动到“朔”的过程。
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月亮最圆的时刻,为什么不总出现在这个过程的正中间,也就是农历每月十五呢?接下来,就为您揭晓谜底:原来,月球绕着地球运行的轨道,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正圆,而是一个在缓慢旋转的椭圆,一些情况下,月球从“朔”运行到“望”,正好走过了半个周期,也就是15天左右,那么圆月就正好出现在农历十五那天。
另一些情况下,月球从“朔”到“望”,走的是大半个周期,那就要花15天以上,如果是小半个周期,那就只需不到15天。因此,相对于固定不变的农历,实际的月球运动更加复杂,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偏差,月亮不但可以十五圆,还可以十四圆,十六圆,甚至十七才圆。这回,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