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落下了帷幕。
自11月23日至11月25日,1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参加了机器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新型的机器人产品。
同时,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就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未来技术路线及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未来人工智能将何去何从?下面跟小编一起探讨下“终会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类为了追求科学发展的圣杯——制造出能够跟人自己一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造人原本是上帝的工作,人类在这里取代了上帝造出了人工智能,这是僭越。这或许可以联系到巴别塔的故事,各地的人们集合起来要造巴别塔直通天堂,上帝同样认为这是僭越,于是“变乱了他们的语言”,巴别塔垮掉了。但是也有根本上无视这种禁忌的传说:周穆王西狩昆仑山,遇到工匠偃师,可造出和真人无异的假人,可以跳舞唱歌,还可以向宠姬抛媚眼。可以看出,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样的努力。
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计算机技术爆发的时候,科学家们都很乐观的估计,人工智能是能够在未来三五年内,最多不超过十年就能实现的技术。
然而他们错了,错的很离谱。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大家都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领域,困难到有很多科学家放弃了这个领域。后来人工智能学界将人工智能分为两种: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经常在科幻电影动画小说里所想象出的那种人工智能。按照定义,强人工智能就是能够执行“通用任务”(Generalized Mission)的人工智能:它能够进行通常意义上的学习、推理、认知,解决并非特定领域的问题。
按照普罗大众的想象,它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超能查派。我们想象中的人工智能是这样的 对于强人工智能的判定,最著名的莫过于以计算机科学奠基人图灵为名的“图灵测试”。图灵测试的问题很简单:让一个人面对两个对象对话,其中一个对象是人工智能,一个对象是人类;如果这个人不能成功的分辨出谁是机器,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工智能通过了“图灵测试”。
而弱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就宽泛多了。基本上能够帮我们解决某些特定领域问题的,都可以算作是弱人工智能。于是说,我们用的搜索引擎是人工智能;我们的手机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也是人工智能;网购“猜你喜欢”也是人工智能;输入法的自动选词功能也是人工智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强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发现他们要解决的通用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是无法跨越的障碍——毕竟人类对于人脑在认知学习和推理的过程都没有认识,怎么可能能够把这些过程在计算机上复现出来?
于是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转向了更加实用的,工程化的弱人工智能研究。他们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甚至最简单的线性回归理论在足够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支撑下,都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结果——比方说识别人脸,或者识别字迹。于是这些弱人工智能也迅速的应用到了我们的网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买东西,出门,网上订餐,我们都用到这些人工智能。
但是实际的人工智能是这样的。随着计算力和理论的增长,就算是弱人工智能,我们也越来越分不出它们和真人的区别了。苹果的Siri或微软的Cortana,都变得越来越“真实”。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强人工智能离我们还不知道有多远。但这里同样隐含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某个程序哪一天真的通过了图灵测试,我们会承认它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吗?
这里就可以再讲到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命题:“中文房间”。
哲学家约翰?希尔勒在1980年就提出了一个思考实验,叫做“中文房间”。假设是这样的:假如说有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只懂英文的人坐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他手头有一本英语的手册,上面有如何处理中文字符以及回复的完全的指示。外面的人通过一个窗口向屋子里的人递纸条,上面写着中文书写的问题,然后这个人依据手册将对应的中文字符组合成回答传回给外面的人。那么,对于外面的人来说,这个屋子是会说中文的;但是里面的这个人却不会中文!
中文房间 我们不妨把程序比作那个人类,而那个屋子,就是计算机。它能够按照某些已经给定的规则接受问题并且输出答案,但是它真的能够“理解”吗?很可能,就算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它有心智吗?这恐怕是目前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
在现在这个世界,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按照摩尔定律成指数级增长。很快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就会逼近人脑的运算能力——到那时,真正的人工智能可能会从计算机的结构中自动浮现出来——我们作为一种智能生物,在几百万年前的某个时刻,也可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那时,奇点终将来临。
人工智能可能很快会进化为一种我们再也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不但亲手制造出了人,也造出了神们自己。在那之后会发生什么,就不再是我们能够预料的了。
未来的人工智能最终或许是这样的 奇点何时会到来,我们无法预测。
乐观的估计,2035年我们就会目睹强人工智能的诞生,悲观的估计则是2080年——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在有生之年目睹奇点的降临。
然而,在那之前,弱人工智能早就会充斥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会有人工智能的“帮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数据化,收集到各家公司的数据库里,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这代表着你的生活会更方便了:人工智能在你想到,甚至是没有想到的时候就会把你需要的各种服务送到你的面前。
然而,这也是自由意志的末日:我们在训练了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我们还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是却是数据的囚徒。听起来很熟悉,不是吗?
但是它肯定会是这样的。无论我们能否活着看到奇点的到来,人工智能终会与我们朝夕相处。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用到了人工智能。或许,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会让我们承认我们并非宇宙中最智能的生物,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平庸灵长动物的事实,并且好好的过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