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帝王若想扩充国家版图、掠取资源,势必得要发动战争,历史剧就经常上演攻城战的桥段,不过正所谓“守城容易、攻城难”,难道打仗一定要攻城吗?为何不直接绕过去呢?事实上背后学问可大了!
古代打仗几乎所有必经之路的城池都要攻下后,才会前往下个地点,因此经常出现强攻城池的情况,但其实并非一定要打下城池不可,古代游牧民族骚扰中原边境时,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来到中原掠夺只需要扫荡村庄就能获得不少资源,足以填补发动侵袭的损耗,本质上利大于弊。
然而中原内的诸王争霸,所面临的情况是双方都拥有大批军队,后方的补给线拉得很长,加上城池大都建立在要道之上,如果避开的话,别人就可以轻松截断补给,或是和后方军队进行前后夹击,如此一来,不仅缺少了补给,又被敌军包围截断后路,基本上就会死得很惨。
其次是,攻城战虽然进攻方会打得十分艰辛,耗损也很大,然而每攻下一座城池,势必能收获大量的资源,用来填补战争的耗损。更重要的是,随着战线越拉越长,占领的城池就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在缩短战线的同时,还能提供稳定的后方阵地,缓解大军面临的各方压力。
基于上述原因,古代打仗多半都会选择攻下城池,除非进攻方只是抱着骚扰目的,或是不打算进行持久战时,才可能绕开城池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