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是药三分毒”,特别是用于麻醉的药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比较神秘。病人手术结束醒来后,常感觉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头痛、咽喉痛、声音沙哑、肌肉疼痛和疲倦等,而且无法回忆手术时的场景。经历了麻醉过程中思维混沌这个状态后,人们常常会担心麻醉会对智力造成伤害。因此,不少患者对麻醉持以抵抗消极的态度,那么,麻醉真的会影响智力吗?
我们先学习一下麻醉的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出现是人类重大历史事件之一,1540年,乙醚问世,1846年10月,美国牙科医生给病人实施乙醚吸入麻醉,这一成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847年,英国医生将氯仿用于分娩镇痛,使其进入临床,紧接着,一氧化氮登上了麻醉舞台。经过30多年的实践,气管插管、球囊通气、静脉麻醉、肌肉松弛剂纷纷问世,麻醉技术越来越精深。
麻醉是怎样消除疼痛的
麻醉一词原意是指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麻醉之所以可以消除疼痛,在于其使用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了痛觉的信号传输,大脑接受不到痛的信号,或者是暂时“麻痹”大脑,这样我们全身都感觉不到疼痛。
不同麻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将麻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称为全身麻醉;将麻醉药通过注射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神经末梢受到阻滞者,称为局部麻醉。
既然麻醉作用于神经,那么反过来会不会损伤神经和大脑呢?请大家放心,近代麻醉开创至今上百年,优胜劣汰了很多副作用较大的麻醉药,目前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都很高。
而且,经过几十年的药物研究,对于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初见成效:对于大脑已经发育完善的青壮年,这些药物没有影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或退化的儿童和老人,目前研究结果是可能有影响。一些老人在接受大手术后,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数天后可恢复正常,而极少数人数月甚至永久都无法恢复。
麻药可以少打或不打吗
既然麻药对人体有影响,手术时能少打或不打吗?当然是不可以,麻醉不到位,患者不仅要忍受疼痛,还会因为疼痛影响医生的操作。同时,会出现相应的机体应激反应,适量的应激反应对机体是有保护作用的,过度则对机体造成伤害,如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都会给患者自身和操作者带来不利的后果,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麻醉在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尽管围绕它的副作用还有很多争议,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正规麻醉操作下,通常不会造成大脑变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