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认为恐龙灭绝原因是小行星撞地球所致,但近日有古生物学家进行研究表示,早在小行星撞落地球的1000万年前,恐龙可能就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绝种危机,另外也发现草食性恐龙出现数量减少状况较早,导致肉食性恐龙因没有猎物而绝种。
综合外媒报道,多数人认为6600万年前恐龙一夕消失,是因希克苏鲁伯陨石(Chicxulub)撞上墨西哥尤加丹半岛(Yucatan Peninsula),导致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使地球上3/4的物种因此灭绝,不过近日有研究员提出不同看法。
法国蒙贝列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演化科学研究员康达明(Fabien Condamine)表示,他们的研究团队追踪6个恐龙科,包括甲龙科、原角龙科、鸭嘴龙科、驰龙科、伤齿龙科、暴龙科,约250个晚白垩纪恐龙品种,发现恐龙在7600万年前多样性就开始下降。
恐龙可能早在7600万年前开始衰退,当时食草性动物的多样性急遽下降,尤其是甲龙科和原角龙科,而伤齿龙科则是在恐龙灭绝前500万年前出现小幅下降,康达明与其团队通过化石纪录和电脑模型,发现恐龙多样性降低原因,其一可能是气温导致。
康达明表示,恐龙性别可能会受温度影响,就像现代的鳄鱼和海龟,“白垩纪晚期全球气候变冷,胚胎性别转换可能导致多样性减少,加剧恐龙灭绝过程”,再者,因地球气候温度下降,使草食性恐龙数量减少,也导致肉食性恐龙因没有猎物而绝种,不过由于并未将所有恐龙物种纳入研究,且根据现存化石记录也难以确定,恐龙是否在小行星撞击前就已陷入严重衰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