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组可能是控制睡眠机制的重要细胞:对它们施以适当的刺激让老鼠入眠;过高频率的刺激会唤醒老鼠;而持续的刺激或启动“冬眠”。
月初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发现,老鼠体内位于下丘脑区域叫做腹外侧视前核(VLPO)的细胞可能对机体的睡眠机制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每日科学》(Science Daily)网报道,Beth Israel Deaconess医疗中心(BIDMC)神经内科系主任Clifford B. Saper说,这份研究是首例激活VLPO神经元的测试。
研究组用激光束和化学制剂分别刺激老鼠的VLPO神经元,两组实验中老鼠都睡着了。这些结果证实了他们之前的研究结果——在睡眠期间这些神经元是活动状态,它们受损将导致失眠。
但是2017年另一份研究却有着相反的结果,那份实验中对VLPO神经元的刺激,却唤醒了接受实验的动物。
Saper在他们这份最新研究中对此做了解释。
“我们发现当VLPO神经元受到每秒1~4次刺激时,它们每次都会受到激发,继而引发睡眠。如果刺激的频率高于此,它们将不会受到激发,最后可能会关闭应激。我们听说那些同行以每秒10次的频率刺激,这导致那些神经元停止了应激。”
另外,Saper的新研究还发现VLPO神经元被激活后,会导致体温下降。研究者们已知的是,温暖的温度会激发VLPO神经元,当入睡后、也就是VLPO神经元受到激发后,体温略微下降。
“我们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蜷在温暖的毯子里面入睡。”Saper说。
然而,他们还发现对VLPO神经元持续的刺激,导致老鼠体温下降多达5~6摄氏度。
Saper团队提出的解释称,对VLPO神经元神经元过多的刺激可能会启动动物的冬眠模式。他们正在就生物体温和睡眠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