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考古发现 > 云南中中新世卫矛科南蛇藤属新种的发现及其古气候和古地理学意义

云南中中新世卫矛科南蛇藤属新种的发现及其古气候和古地理学意义

2016年1月27日0:41 未解之谜网

云南镇沅中中新世南蛇藤叶(Celastrus caducidentatus Liang XQ et ZK Zhou)化石

云南镇沅中中新世南蛇藤叶(Celastrus caducidentatus Liang XQ et ZK Zhou)化石

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南蛇藤属(Celastrus)隶属卫矛科,为落叶或常绿藤本。本属30余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及马达加斯加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4种和2变种,除青海、新疆尚未见记载外,各省区均有分布,而长江以南为最多。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梁肖青博士后及其所在团队在云南镇沅中中新统大街组发现大量该属的叶片化石,经过深入的叶形态比较研究,将其定为一新种(C. caducidentatus X. Q. Liang et Z. K. Zhou)。该种叶形为倒卵圆形,长5.2cm,宽5.1cm;叶基楔形,具柄(不完整);具Theoid 型锯齿,半透明齿尖内弯、脱落;羽状脉,二级脉下缘平行,与中脉呈45°。与现生种的叶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后,南蛇藤亚属(subgenus Celastrus)的灯油藤原种(C. paniculatus ssp. paniculatus)为该化石种的最近亲缘种,且仅分布于中美洲的C. pringlei(subgenus Racemocelastrus)与这两种的关系比较近。灯油藤原种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因此,南蛇藤叶化石的发现表明:中中新世时,镇沅具有更加温暖潮湿的气候;该属植物可能在东南亚和中美洲间进行跨海传播。

该项研究以A new Celastrus species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of Yunnan, China and its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本研究得到了国家973项目(2012CB821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502231、41030212、 41272007)、和版纳植物园博士后基金(PPKP011B13)的联合资助。

镇沅植物群在云南新近纪植物群中具有代表性,前期的研究还报道了产自同一地点的竹子茎干和叶片化石(Wang L, Jacques F M B, Su T, Xing Y-W, Zhang S-T, Zhou Z-K, 2013. The earliest fossil bamboos of China (middle Miocene, Yunnan) and their biogeographical importance.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197: 253–265.)以及水杉化石(Wang, Y.Q., Momohara, A., Wang, L., Lebreton-Anberrée, J., Zhou, Z.K., 2015.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tmospheric CO 2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from Fossilized Metasequoia Needles. PloS one 10, e0130941)。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