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动物世界 > 研究证实:瓶鼻海豚是少数善用“电觉”,并成功整合“七大感官”的哺乳动物

研究证实:瓶鼻海豚是少数善用“电觉”,并成功整合“七大感官”的哺乳动物

电觉(electroreception,又称电场感)是非常有用的技能,可在鲨鱼、鳐鱼及鸭嘴兽、针鼹和一些海豚等哺乳动物发现。鸭嘴兽是最早发现有此能力的哺乳动物,但首度研究瓶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电场敏感度的论文发现,电觉能力甚至超越鸭嘴兽,且这“第七感”绝技也比之前认为更重要,以前科学家认为它们有回声定位“第六感”能力,所以怀疑电觉能力应作用不大。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University of Rostock)Tim Hüttner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测试德国纽伦堡动物园两只雌瓶鼻海豚Dolly和Donna,在它们鼻吻部放置内建两个电极的头套,可在周围水中产生微弱电场。研究论文发表于《实验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电场感受力更甚鸭嘴兽

测试结果显示表现比鸭嘴兽更好,鸭嘴兽可侦测25~50µV/cmˉ¹电场,两只海豚达到起始电场强度(500µV/cmˉ¹)时,成功率96%,这两只虽然较低电场强度的表现稍差,但仍然比随机水准好多了。

Dolly表现在5.5μV/cmˉ¹时达随机水准,低于这水准它就失去继续参与的动力及意愿。Donna拥有更敏感电觉力,可侦测到低至2.4μV/cmˉ¹电场,且表现良好。但这两只海豚都不太擅长探测AC交流电。

研究员表示,弱生物电场是被动电觉动物可靠的近距离资讯来源,因所有生物在水中都会产生直流电场,电场是由鱼类或甲壳类动物的离子流(ion flow)产生,并由肌肉活动产生的低频交流电位调节。

像鲨鱼等掠食者利用这些电场捕猎,特别是其他感官被阻断时。对有探测电场能力的鱼类来说,自己会产生微弱电流,能感测到猎物移动时的力场干扰。

瓶鼻海豚能整合许多生物无法消化的过多感官资讯

海豚之所以拥有较强电觉的原因是,脸上布满所谓触毛隐窝(vibrissal crypts),为富含神经末梢的小凹坑。2021年研究证实,触毛隐窝能探测到弱电场,却没有进一步阐明到底弱到什么程度。当时认为,生活在浑浊河流的物种发展出水下视觉替代品很有道理,但对生活在更清澈水域的海豚来说,这种能力“可能”算多余。

生活在南美海岸河口的圭亚那海豚(Guiana dolphin)是第一个证实有电觉系统的海豚,它们经常逆流而上,活在特别泥泞的环境,所以具探测鱼类产生电场的能力无疑有明显好处。

至于瓶鼻海豚饮食更多样化,甚至发展出非常创新的方法安全接近陷阱中的鱼,历经好几代演化,它们能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回声电位及电觉等“七感”探测世界。一些生物可能会被过多资讯淹没,但瓶鼻海豚似乎成功整合。论文作者认为,它们用回声探测远处猎物,并使用电场感近距离捕猎。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