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g src="https://www.122336.com/content/uploadfile/201610/XISH.jpg" alt="珍妮直播:全世界第一代直播网红" /></p>
1996年,一个19岁的大学妹子在自己的宿舍里打开一台颇为原始的摄像头,开启了一次长达7年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这一简单的举动,也开启了互联网交流的新篇章。这位网上第一代女神叫珍妮弗·林丽。
其实摄像头不是当时的新鲜玩意,之前用摄像头打电话聊天啥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这次珍妮不是聊天,而是开了个直播网站,24小时不停地把自己的生活细节从哈里斯堡传播到世界各地。乍一看这不是什么大事儿,现在随便一个手机都能24小时直播。不过这是1996年,互联网刚刚出现没几年,软件硬件都不行。首先摄像头烂到不行,别说每秒帧数(FPS),当时的帧数是用分钟记的(FPM)。珍妮的摄像头帧数是4FPM,也就是15秒一帧。而且像素极大,跟马赛克一样。色彩没有,黑白一片。网络信号还是和电话线共享频道,终端拨号一直上不去的那种,一个网页开一分钟,每分钟收费巨贵。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技术局限,监管珍妮直播大半部分时间都是对着空房子(妹子也要上厕所上班上学的),或者看着她打电脑,读书,折衣服刷牙之类的日常,每天都有4百万用户浏览她的直播网站。顺带说一下,这400万非此时的400万,想想1996年,最发达国家的家庭电脑保有量还不到7%,能上网的就更少了。要不是当时网民网上生活乏味,大家也不会围绕着一个15秒load一次的平台看一整天。想想现在各种直播平台,硬件有4K+VR啥的,软件有4G+LTE 无线网随时接受,内容从买东西到测评到无可描述,如果谁不小心在网上还看到珍妮直播这低像素的平台,肯定接受不了一分钟就换台。
话说珍妮直播的当儿,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直播还有剩下的三四个,最早的直播是一个对着公司咖啡壶的,每天监视咖啡壶的容量,现在已经歇业了;第二个是看着一个公司鱼缸的,直到今天还能看到这个直播。比较有趣的是Ana Voog,用当时非常先进的彩色摄像头以幻灯片的形式记录了她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早期的名声让Voog一脚迈进数字体系,现在她的推特粉丝有3亿多。
直播中的咖啡壶
相比起Voog之流的套路,什么彩色啊,视觉冲击啊,珍妮直播就真诚很多。按照BBC原话,她的平台和营销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真实但又年轻”,没有规划,没有团队,没有赞助,她很多的粉丝是看了她上的脱口秀和报纸上的报道后才知道的。对于很多粉丝,珍妮直播的牛逼之处在于她的不做作,不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的品质。比如在周六晚上,你在折衣服的时候,打开珍妮直播,发现她也在折衣服。这种生活化的感觉在世纪之交的乱世,在一个新鲜的交流平台上能以一种恍如隔世的方式被接收到。当然,20年前真人秀啥的也不流行,所以这种直播也让大家感到安慰的同时也感到新鲜。
除了直播,在珍妮的网站上还有聊天室。有了直播的这块垫脚石,大家在聊天室里自然也畅所欲言。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网上用文字来聊谈,之前大家都很难想象在网上交友和组织活动,这次通过珍妮的平台接触到了网络世界,成为第一批网民。这对于整个网络世界都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要是没有珍妮平台,说不定很多现在基于网络平台的购物、聊天、相亲等等,都会因为民众基础不大而难以达到现在的规模。当年,世纪之交的年轻人在无聊的网络平台上看到珍妮直播,这一个不但能看漂亮妹子,还能和其他人交流的平台,开始发现互联网的潜力。珍妮的作用在于,当互联网还是一个稀奇物的时候,她促进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融合,还促使百万人感受互联网的潜力。人类接受新鲜事物都是有过程的,珍妮直播的作用就是把这个过程变得简单和日常。
而且直到一次极端事件,珍妮直播一直被认为是老少皆宜的。
这次事件是一次珍妮的男友过来过夜,然后被拍到了一些需要洗眼睛的画面。从这件事情之后,很多评价网红的负面用语也被发明的出来,比如暴露癖呀,炒作啊。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慢慢变成了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批评。
珍妮直播在2003年彻底关闭,从此在网络社会销声匿迹。如此决绝的告别在很多人看来是珍妮对于现实世界的再次回归,摆脱青春期躁动,也是她成长的一步。同时也是在2003年网络上世界愈发混乱的时期,用自己的影响力表明自己对于个人隐私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