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最终由秦始皇先后攻破六国、统一中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然而秦朝的霸业却只维持了短短15年,导致秦朝走向灭亡的关键原因,正是秦二世“货币改革”带来的经济萧条。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和4名武士在兰池宫遇上强盗袭击,为了找出强盗,他封锁了整个关中地区进行大搜捕,导致粮价暴涨,一石粮食从30钱飙涨到上千钱,进而造成秦国关中地区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新占领地区虽然尚未受到影响,但随着秦朝大役以及人员流动不断,秦二世上台后延续秦始皇的功业,导致通货膨胀向全国蔓延。
秦二世虽然发现问题,但没有办法解决,只能进行货币改革,废除一部分货币以减少市面上的数量,增加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进而使价值提升,之后物价也就会随之下降;然而大量作废货币,反而让民众的财富一夕消失,造成社会经济崩溃。
刘三解表示,关中地区的居民原本是以钱换取物资,很多人握有一大笔钱但没有粮食,而关东地区生产力强盛,主要靠物资赚钱;货币改革后市场萧条,关东地区的陈胜、吴广等人带头起义反抗,2个月时间内就凑出上万人的军队,而关中地区的百姓“被迫破产”,让秦朝失去镇压关东贼寇的人力资源,这也就是秦朝走向灭亡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