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狗或猫的比较】
当你接触过鹦鹉,会发现除了具备鸟类特性,也有某些习性与狗或猫相似。这就是鸟类心理与狗或猫相似的证据。
Photo credit: llee_wu via Foter.com / CC BY-ND
【狗与鹦鹉】
狗以及包含鹦鹉在内的鸟类皆为群居动物。
两者的群居生活特质之差异,之前已说明过,群体同伴之间的距离感,鸟类明显比狗疏远。不过,这也是鸟类为了在群体生存所必备的社会习性。
鸟类透过叫声或行为来解读对方意图或情感,透过啼叫声告诉同伴有无危险敌人或食物存在。如果是同种或近似品种,有所谓的“警戒叫声”存在,就算没有交谈,透过叫声也能察觉危险。
狗能追随人类视线,它能从人类在看什么东西,察觉到人类的意图;乌鸦或鹦鹉鸟类,也拥有相似的能力。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异性。
狗会因顺应人类希望而感到满足幸福,它通常会透过视线读取人类心思,抢先把事做好。可是,鹦鹉就算透过人类视线或表情、行为察觉到人类意志,也未必会乖乖听话行动。鹦鹉会以自己的心情或想法为优先,有时候还会故意跟人类唱反调。
Photo credit: ferran pestaña via Foter.com / CC BY-SA
【猫与鹦鹉】
基本上猫是独居生活者,本来就不是群体生物,坚持唯我独尊。可是,因为跟人类一起生活久了,加上其心理还残留着仔猫元素,就算长大为成猫,还是会把人类当成双亲撒娇,并透过这样的关系学习与人类建立良好关系。
对这样的猫咪而言,它与主人的关系为一对一。就算对其他人(人类也好、猫也好或其他动物)也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它的认知里,就是对方与自己的单一关系。
家里养的鹦鹉与他人的对待关系,情况与猫相当类似。
鸟类是群体生活者,同时也是个人主义者,其生活型态就像都市人,当它与主人等的人类接触时,是以一对一的方式交往,群体意识相当薄弱。
Photo credit: Daniel Bernal via Foter.com / CC BY-SA
【人类与鸟类的相似之处】
家中有养鹦鹉或文鸟等鸟类的人,可能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鸟类和人类的体型大小差异这么大,身体构造也不相同,为何如此了解彼此呢?”
虽然人类没有翅膀,事实上哺乳动物当中与“鸟类最接近”的正是我们人类。
包含人类在内的灵长类正是“所有哺乳动物中,与鸟类最相似的进化动物群”。人类祖先跟鸟类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下──适应树上生活,然后现在的人类诞生了。人类是利用声音交谈,这样的沟通方式跟鸟类一样。因此,人类与鸟类才会如此了解彼此,很有共鸣感。
▼托哥巨嘴鸟跟主人撒娇
【相似的三大重点】
人类与鸟类的相似处,大致有可区分为以下三项。
●彼此拥有相同的声音世界与色彩世界
●原本都属于树居生活者
●透过声音与肢体语言沟通
人类祖先原始猴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无法安心地在地上生活,所以逃到树上,因为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是在夜间行动,为了不与之冲突,演化成日行性动物。
包含人类在内的猴子同类,眼睛是长在脸的正面,双眼可视范围广,其实这是为了在从这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不会跌落摔死,进化而来的。为了避免从树上滑落,加强“防滑”效果,便有了指纹或掌纹。鸟的脚底也有掌纹,当然也是为了防止从树上滑落而发展进化的生理特征。
我们现在能别于其他哺乳类,可以辨别颜色,因为我们跟鸟类一样已经习惯日间生活,以视觉取代衰退的嗅觉,辨别“可以吃的食物.不能吃的食物”。鸟类也是透过其色彩缤纷的视觉来辨别熟透的果实或有毒的果实。
人类和鸟类都使用相同沟通方法,透过声音传达情报,再利用肢体语言补充、强调无法透过声音表达的感情或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