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植入物和灵长类脑部的硅模型
有重大脊椎伤害的瘫痪猕猴能够在遭受到导致残废的伤害后不到六天再度行走,这要归功于一个被称为脑脊椎界面(brain-spine interface)的新系统。使用策略性放置电子植入物,这项新技术绕过脊椎的受伤区域,让信号在大脑和腿之间行进。
在一份声明中,研究共同作者Grégoire Courtine解释:“这是第一次神经技术恢复灵长类动物的运动。”但他警告说:“前面还有许多挑战,在这种脑部介入的所有零件能够在人类身上测试之前,可能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在没有重大伤害之下,源自于大脑运动皮质(motor cortex)的信号在脊椎向下传递到腰部区域,腰部区域由刺激腿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元网络组成。然而,如果脊椎有损伤,这种通讯可能会中断,使大脑无法与腿通讯。
研究人员因此将电极阵列放置在脊椎受伤的猴子的运动皮质上,以便当猴子试图行走时,记录源自脑部这个部位的信号。然后将这个神经活动无线传输到控制电脑,利用一种演算法来辨识编码肌肉屈曲和肌肉伸展的信号。
一旦这些大脑信号被解码,电脑将它们传递到放置在猴子脊椎的腰部区域中的电极,在受伤部位下方。然后用电刺激神经元的精确网络,造成腿部肌肉收缩。
共同研究员Erwan Bezard说:“灵长类动物(猕猴)一旦激活了脑脊椎界面就能立即行走,无需进行物理治疗或训练。”
详细描述这个团队工作的全面研究已发表在自然期刊(Nature),进一步涉及人类脑脊椎界面的研究现已获得批准。如果这些计划成功的话,这个系统可以代表瘫痪治疗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