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紫禁城一场大火,竟让溥仪终结千年来太监制度。
1923年夏天,紫禁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直接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皇宫里太监这个群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太监这职业存在。时间是1923年6月27日,紫禁城里的建福宫突然起了大火。这些宫殿都是木质结构,燃烧起来火特别的旺,火光冲天,几乎照亮了整个紫禁城,好像世界末日一般。北京城的人民群众都看到紫禁城起火,但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923年夏天,紫禁城里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直接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皇宫里太监这个群体。
由于建福宫烧起来,在紫禁城里有一个发电站,不得不马上把电断掉,以防电路燃烧引发更大火灾,顿时紫禁城里一片漆黑。紫禁城里发生这么大的事,北京城的军警、消防人员纷纷赶来。来了却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紫禁城里是没有自来水的,水井也很少。紫禁城的用水都是从北京西郊玉泉山取水的,所以宫里没水。
这些意大利士兵赶到火灾现场当机立断,将还没有燃烧过来的房屋给拆掉,将大火隔断。这才算保住了紫禁城的其他财产。
他们想了一个远水救近火的办法,就是将很多水管连接起来,牵到护城河里取水,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紫禁城的火。由于水管都用来连接,救火的就只有一根管子出水。面对这熊熊大火,一根管子何以足够? 于是上百年的好木料劈里啪啦烧的非常旺,军警和消防人员只得眼睁睁看着它烧尽。到了28号凌晨的时候,意大利大使馆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派了几十名士兵去帮忙救火。这些士兵在消防方面很有经验,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扑火是没有用的,得想办法保住紫禁城其他的宫殿不至于被燃烧。这些意大利士兵敢到火灾现场当机立断,将还没有燃烧过来的房屋给拆掉,将大火隔断。这才算保住了紫禁城的其他财产。
建福宫里的亭台楼阁全是收藏古董、文物的,还有一些佛经和唐宋元明时期的名人书画等等,损失无法估量。
这场建福宫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夜,损失无法估量。因为建福宫里的亭台楼阁全是收藏古董、文物的,还有一些佛经和唐宋元明时期的名人书画等等。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大宝藏的地方,一把火却将这些都烧为灰烬。宫里出了这样一件大事,使溥仪雷霆震怒。
溥仪认为这些太监监守自盗,眼看有败露的迹象就怕被查出来,干脆一把火把建福宫烧掉了。
他直觉就认定一定是太监们干的。溥仪认为这些太监监守自盗,眼看有败露的迹象就怕被查出来,干脆一把火把建福宫烧掉了。烧掉之后就没有证据了,也就不能去盘点这些文物古董。这可真不是溥仪凭空想像出来的,溥仪从小就太知道太监们的勾当。
溥仪从小就太知道太监们的勾当。
什么勾当呢?将宫里的文物古董,偷偷运出宫去卖。要说来这些太监将宫里的东西偷出去卖固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些太监似乎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现在清朝已经灭亡,他们也开始老了,就算是待在紫禁城里,也没有什么权力。所以他们得给自己想一个养老的办法。趁着现在在宫里偷点东西出去卖,赚点钱存起来,等到老了以后,才不怕没人给他养老送终,因为他们都是没有自己的后代的人,所以这些太监必须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慈禧在的时候紫禁城的太监大概有两三千人,辛亥革命以后,因为太监太多,开支太大,已经撤了不少。
慈禧在的时候紫禁城的太监大概有两三千人,辛亥革命以后,因为太监太多,开支太大,已经撤了不少。不过还是有八九百人在宫中。这八九百个人就伺候着以溥仪为首的几个人而已,所以这样看来是非常奢侈的。
发生这场大火之后,溥仪就想裁掉这些太监,他难保这些太监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性命。
所以发生这场大火之后,溥仪就想裁掉这些太监。这场大火给溥仪的刺激很大,不仅仅是因为太监们偷东西出去卖。溥仪是感到深深的一种害怕。他觉得这些太监真是胆大包天,敢将紫禁城的宫殿给卖掉,那么就很难说会不会发生第二次火灾,甚至不能保证这些太监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性命。
可是要裁掉这些太监并没有那么简单,大部分的太监出宫根本就无处可去,他们是打死也不走,死也要死在紫禁城里。
溥仪想到这些就觉得一阵阵害怕,说不定这些太监已经在密谋害他了。所以溥仪觉得赶紧要将这些太监给遣返走,可是要裁掉这些太监并没有那么简单,大部分的太监出宫根本就无处可去,他们是打死也不走,死也要死在紫禁城里。就这样,一直到了1924年,还要几百个太监没有被全部赶走,他们就在宫里的走廊里自己生火做饭,穿的破破烂烂的,赶也赶不走。
后来他又重新招几十个太监来伺候他,但这些太监跟以前不一样,他们变成了傅仪的随从。
后来没办法,溥仪找来北京城的军警把他们驱逐紫禁城。于是几千年来,一个服侍皇家的太监群体,几乎被傅仪清干净。而且太监们一走,显得整个紫禁城里空荡荡的,这反倒让溥仪害怕起来,自此以后,曾经有那么多人伺候着他,现在突然一个太监都没有,这让溥仪很不习惯。于是后来他又重新招几十个太监来伺候他,但这些太监跟以前不一样,他们变成了傅仪的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