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West / 钟舒婷
想去体验一趟火星生活?不需要寄望于遥远的未来。现在,去往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就行。
这并不是玩笑。事实上,刚有六名志愿者刚在夏威夷过完一段“火星模拟生存”计划。
这是由NASA去年开展的一个项目,名为HI-SEAS夏威夷太空探险模拟(Hawaii Space Exploration Analog and Simulation),去年8月29日,经过甄选的六名志愿者,包括三男三女,来到了夏威夷的莫纳罗亚火山,这里没有动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的地貌环境相似。
他们假装自己在火星生存了一年。
为了彻底模拟在火星上的生存情况,他们住在一个直径约 11 米、高度约为 6 米的圆顶物资里,几乎和外界隔绝,跟外界联系的方式只有一个延迟 20 分钟的电子邮件——为了模拟信号从地球发往火星的真实情况。而如果志愿者想要离开屋顶,还必须穿上沉重的宇航服,并提供有限的氧气。
这六名志愿者除了做到了性别平衡,在职业上也做了考虑,包括了 1 名法国的天体生物学家,1 名德国物理学家,以及四名来自美国的宇航员、建筑师、记者、和土壤科学家。
虽然不必像《火星救援》里面的马特·戴蒙一样自己种植土豆,但这个模拟计划里面的资源也非常紧缺,每四个月才供给一次食物,水则是两个月一次。
屋内全景图。
唯一让人感到松一口气的事情是,NASA 没有把这个项目搞得像《楚门的世界》那样的真人秀,在屋子里装满了摄像头来监控成员的一举一动。成员们只需要每周在厨房开一次会——那里会有一个视频作为会议记录,但屋子的不同区域还是安装了一些传感器,每个成员也会随身穿着一个口袋大小的小玩意来记录之间的互动情况、例如声音大小。
另外,成员们也要填周报报告情况,以及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专门设计用来在这项漫长、孤独的任务中安慰他们。
对于参加其中的志愿者而言,这真是一种长期的隔绝生活,而参加过上一次火星模拟计划的 Martha Lenio 医生的说法,2014 年时她曾在圆顶房子里待过一阵,当她离开是真的很高兴再看见树木、吃到沙拉,以及能够跑步。
但她也很怀念当时不用更新社交媒体,以及很习惯延迟到来的电子邮件:“发一封邮件,马上就收到回复真是太奇怪了。要马上回复邮件,对我来说压力很大。”
而除了对生存技能的挑战,更麻烦的可能是性格问题,如果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或者有人因为受不了而发疯的话,那整个火星计划就完蛋了。所以研究团队还会做几个紧急事件模拟,来考验团队合作和各位的精神状况,包括电力中断、工具损坏、强烈辐射波下的被迫撤离等。
不过各位成员出来后倒觉得还挺正常的,他们觉得这像个大学宿舍一样,大家会为了谁吃了冰箱里的东西,谁忘了搞卫生这种事情吵架,但转头就把这些事抛到身后。
为了实现 2030 年移民火星的计划,这是 NASA 进行的第三次火星生存模拟实验,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而接下来,在这个圆顶屋子里至少还会有两个类似的项目,下一个在 2017 年 1 月开始(想报名点这里),下次会测试远程医疗问题,例如流感或者骨折。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类似的火星环境生存模拟项目究竟要进行多少次,NASA 才能真正送人上火星,或者至少先离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