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1924年被改出紫禁城,却依旧不愁吃穿,财产来源主要是变卖宫中物品,以及皇家固有私产。(示意图)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出了宫以后,他曾居住在天津、东北等地,虽然一路辗转、坎坷,生活开销却仍然奢华,他的钱究竟从哪里来?主要有2个来源,分别为变卖宫中物品以及皇族的“固定薪水”。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描述居住在天津时的日常生活,“早七时起,洗漱毕,肖丙炎诊脉。八时,郑孝胥讲《通鉴》。九时,园中散步,接见康有为……余用果品并用茶点……在园中骑车运动,薄暮乘汽车出园,赴新购房地,少时即返。”可以看出他不但有私人医生、高级家教,还能享用贵族下午茶,并坐专车视察名下的房产,生活十分优渥。
然而溥仪出宫基本上是“净身出户”,为何还能拥有如此丰厚的财产?主要来源有2个,分别为变卖宫中物品,以及皇族的“固定薪水”。
溥仪还在宫中时,经常从内务府挑选最好的字画,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运到宫外,存放在天津英国租界区的房子,包含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以及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北宋书画家米芾(ㄈㄨˊ)、元朝书画家赵孟俯等名人真迹,还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除此之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ㄙˋ)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因此溥仪仍可拥有皇族的“固定薪水”。据统计,溥仪出宫后每月支出高达2万多人民币(约新台币8.7万),还没包括收买军阀、其他势力上的开支,如果全部计算下来,数目将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