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不少毒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鹤顶红”,然而国内历史教授于赓哲指出,鹤顶红其实来源于另一种毒药“鸩毒”,且两种毒药都是虚构出来的产物,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古装剧中经常被加进酒中的毒药“鹤顶红”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清代编撰的类书《格致镜原》记载,鹤顶红实际上来源于另一种毒药“鸩毒”,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指的就是鸩酒。
然而鸩毒实际上也是一种被虚构出来的东西,于赓哲提到,传说中有一种毒鸟叫做“鸩鸟”,拥有细长的脖子和腿,且浑身都带毒,无论爪子、羽毛都有毒性,据说有人为了下毒,偷偷拔了一根鸩鸟的羽毛,在酒杯里搅拌几下,就能制成一杯毒酒。
事实上,鹤顶红这个名词早在宋代就出现了,苏轼在诗歌中曾写道“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只是这时的鹤顶红单纯用来形容红色;到了明代以后,鹤顶红才逐渐取代鸩毒,变成一种毒药的名字,于赓哲认为,鸩毒被误传为鹤顶红的原因,是因为鸩鸟虽然不存在,但它的艺术形象类似于仙鹤,以至于人们将2种鸟混淆在一起,刚好仙鹤的头顶上又有一片红色的肉瘤,才会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
上一篇:诚实面对人类参与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