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进步中,晶片的制造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微小尺度。当今的晶片不仅需要高度集成,还要求每层薄膜的厚度缩小至仅有几层原子厚。这样的挑战驱使半导体产业不断探索新技术,如环绕式闸极、3D 封装以及极紫外光(EUV)曝光技术等。
然而,这些技术的成功依赖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步骤:制作极其薄的材料层,而这正是原子层沉积(ALD)技术的核心所在。
为什么需要如此精细的薄膜制程?
半导体制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晶片的每一层都需要精确的材料沉积,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在半导体产业中,即便是台积电这样的领先企业,也无法单独完成所有制程。从晶圆到光阻剂、曝光机等材料和设备,都需要来自全球各地的供应商。这样的庞大产业链反映了制造晶片的难度,正如著名科学家石神千空所言,半导体制造犹如“地狱级”的挑战。
在半导体制程中,微影制程是核心技术之一。微影制程的基本概念是将一层层材料“盖”在晶圆上,通过沉积、曝光和蚀刻三个步骤,逐步构建出完整的晶片。首先,工程师会在晶圆上制造一层绝缘层,然后进行沉积,添加所需材料(如绝缘体、半导体或金属层)。接着,涂上一层光阻剂,并通过曝光技术(例如 EUV 极紫外光曝光机)刻出所需图案。最后,进行蚀刻,去除未被保护的材料,留下图案。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以构建出复杂的结构。
薄膜技术的挑战
在制造薄膜时,选择合适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薄膜制程大致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物理方法包括蒸镀、溅镀和分子束磊晶等,而化学方法则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化学液相沉积等。在半导体行业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是一种常见的薄膜制程技术。CVD 过程中,氢气、氩气等载气将原料气体带入反应室,经过化学反应后,材料会在基板上沉积成膜。
然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晶片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从平面电晶体到现今的 FinFET 鳍式场效电晶体,再到 GAA 环绕式闸极电晶体。这些复杂的结构对薄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CVD 在处理这些结构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高精度和均匀度方面。这时,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便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随着晶片技术进步,晶片复杂的结构对薄膜技术有了更高要求。图/envato
ALD 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它将沉积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注入第一前驱物,与基板表面反应。此阶段需确保前驱物只与基板产生反应,形成一层原子厚的薄膜。当表面饱和后,注入第二前驱物,与已附着的前驱物反应,形成目标材料,完成薄膜的制程。
例如,制作氧化锌薄膜时,第一前驱物是二乙基锌。二乙基锌在基板上反应后,会形成一层单分子厚的二乙基锌。随后,用氩气冲洗掉多余的前驱物,再通入水,水与二乙基锌反应,生成氧化锌。这样的过程能确保薄膜的厚度均匀且精确。
ALD 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即使在非常复杂的结构中,也能确保每一层薄膜达到预期的厚度。这使得 ALD 在制造先进的半导体元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ALD 的未来与 ASM 的角色
ALD 技术自 1977 年由芬兰材料学家图奥莫.松托拉开发以来,已经历经了近 50 年的发展。1999 年,松托拉将 ALD 技术出售给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 ASM,这使得 ALD 技术得以在 ASM 的支持下持续进步。ASM 目前在 ALD 市场中拥有超过 55% 的市场份额,这反映了 ALD 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ALD 技术也在不断演化。除了传统的 ALD 技术,电浆增强型 ALD(PEALD)也逐渐成为新兴技术。PEALD 通过电浆技术来提高反应效率,解决了 ALD 在某些情况下反应率不足的问题。这使得 PEALD 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薄膜制程需求。
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半导体制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LD 技术已经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制程要求。ASM 作为 ALD 技术的领导者,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维持在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先地位。面对未来,ALD 技术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半导体技术向更高的精度和性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