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日本当年占领中国东北 为什么没发现大庆油田?

日本当年占领中国东北 为什么没发现大庆油田?

日本当年如果没错过大庆油田,二战走向或会改写。(图/铁血网)

日本当年如果没错过大庆油田,二战走向或会改写。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被发现了。这是中国发现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建设,至2007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被誉为“世界石油开发史的奇迹”。
大庆油田的发现,也让一些日本人非常懊恼。他们之所以捶胸顿足、懊悔不及,是因为在从前日本占领东三省期间,就曾探勘过石油。大庆油田这块肥肉,就在他们的嘴边,却被错过了。
当初,日本侵占东三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丰富的地质资源。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一占领了东三省,就到处寻找战略资源,“石油”当然也不例外。
918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全境,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内有一个名为“满铁查询部”的组织,它的探矿队立刻开始了行动,派出的各路人马,在东北寻找石油。

日本人曾差点找到大庆油田。(图/新华社)

日本人曾差点找到大庆油田。
当时,负责寻找大油田的的任务,是由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担纲。高桥是日本地质界的权威,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海底腐泥起源说”。也就是说,石油生成的条件必须是海洋堆积型地质结构、藻类和微生物死骸堆积构成的有机物在地热的效果下分化而成,埋藏在具有海相堆积的地质区域。
依据这个理论以及渗透到地表的沥青凝集物,日本探矿队将找油的要点放在了辽宁南部区域,理由就是这里靠近大海。而最集中的勘探区选在了阜新区域,也就是后来归于辽河油田的边际结构带上。
辽河油田在1995年的出产值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求量的5倍。如果日本真的探到了辽河油田,对日本的军力将是大大的增强。但其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公尺处,而当时日本的勘探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公尺。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我们就是站在了油田的上面,可是却下不了地。”
而大庆油田坐落在松嫩平原中部,也曾是日本石油公司找过油的重要勘探区域。但是,大庆油田是典型的陆相堆积结构,高桥认为,在理论上是“贫油”区域,因此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里。
最惊险的是,当时,日本有人已经发现了大庆地区有石油,可是却被当局忽略了。当时,驻扎在哈尔滨邻近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的飞翔航线就在大庆上空,往来不断的飞机可以常常看到水面上漂着黑色的油膜状漂浮物。所以他们向“满铁查询部”汇报了大庆有石油的资讯,而当局回复说:“这个当地不存在生成石油的条件。”就这样,探勘队就没有实地勘探。
后来,日本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迫于战争压力,高桥等人还是固守靠近海边才会有石油的理论,建议日本军部占领东南亚,因为那里都是海岛,发现石油的概率会大得多。
就这样,日本军部将视野转向东南亚。日本当时国内的的石油产量是35万吨,而东南亚1940年的石油总产量是1040万吨,是日本年需求量的3倍,而且是轻质油。
1940年日本占据了法属印度支那,下一步是攫取荷属东印度(即印尼)的大油田。美国看穿日本的目的,于1941年8月1日对日本施行石油禁运,日本每年约290万吨的石油进口途径被彻底封死。二战时期一个闻名的日本海军大将曾说过:“没有了石油,我们的战舰和其他军舰只不过是稻草人。”

没有石油,削弱了日本海军实力。(图/环球军事)

没有石油,削弱了日本海军实力。
9月6日,天皇裕仁参与的御前会议正式决议对美开战。12月8日清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狙击珍珠港,太平洋战役迸发。日本和美国开战,开战一周后,日军相继占据爪哇区域的油田和炼油厂。到1942年2月,日本占据了印尼境内首要的油田和炼油厂,并从本乡和“满洲”调去大批技能人员和设备修复油田和炼油厂。
日本完成对东南亚油田的控制后,阻断了美国与澳洲间的海上运输线以孤立澳洲。所以日美两军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进行了惨烈的争夺战,这场战役美国以强壮的物质基础为后台,极大耗费了日军的战斗力和战略资源。最后,日本一步步走向消亡。到了1945年,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二颗原子弹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日本的覆灭和在大庆没有找到石油有很大关系。现在,日本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当时日本在大庆找到了油田,就不会在太平洋贸然和美国开战,有了大庆的石油,日本的战败就有可能避免。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