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琥珀
雷斆文中的琥珀指血红色的琥珀。后来的作家用“蜜蜡”描述混浊的黄色琥珀。大约在一一〇〇年,宋代医者寇宗奭写道,中国西部使用的琥珀从“不均匀的苍白”到“明亮清澈”皆有,而中国南方使用的则是“颜色深而混浊”。寇宗奭显然很熟悉波罗的海琥珀与缅甸琥珀的不同外观。缅甸琥珀与呈明亮藏红花黄色或白色的琥珀色钙铝榴石不同,颜色可以从深棕色到非常淡的雪莉酒色,有时甚至像亮红色,或是有鲜奶油倒入咖啡的漩涡纹路。更后来的文献继续将琥珀与水进行比较。其中一本写于十八世纪关于葡萄牙人定居澳门的编年史,曾论及作为葡萄牙商品的水与金琥珀,让红色类型琥珀可能源于欧洲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波罗的海琥珀。图/wikimedia
欧洲人仿制琥珀的配方侧重于黄色与净度——这是波罗的海琥珀的特点,也是他们最熟悉的类型。他们鲜少提到再现斑纹或漩涡,对于模仿形状说得更少。法国天文学家暨医生安东.米索(Antoine Mizauld)提出的配方特别有名,也许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种可供调整以仿造任何宝石的基本混合物。米索以琥珀为例:
各位可以如此伪造琥珀。先把白水晶(石英)打成非常细的粉末备用,取蛋白……,不停搅打并将泡沫弄掉,打到蛋白变成水状;加入前述的粉末混和均匀,如果想做黄色的琥珀,则再加入少许藏红花细粉,然后把混和物放入中空的芦苇秆里,……准备一些小玻璃瓶,把混和物放在滚烫的热水中,直到他们变硬成形,再把它们拿出来,放在大理石上磨成你喜欢的形状。
米索也概述了过滤混合物以确保透明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形塑与干燥以做成珠子和刀柄。这里用了藏红花,但其他配方则用了姜黄。一篇中国古代文献建议加入鱼卵。二〇二〇年春天,赫尔辛基(Helsinki)的研究人员按照近世的仿造琥珀配方进行实验,结果令人着迷。制成的一些物质,尽管可能有点黏,却是非常令人信服的琥珀替代物;部分在几天内发了霉,不得不丢弃。相形之下,早期欧洲几乎没有模仿白色琥珀(图 46)的配方,白色琥珀通常为普鲁士统治者的御用品,也是药用首选,不过确实也有一些方法能将黄色琥珀变白,例如放在盐水中煮沸。
〔图 46〕天然白色琥珀,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琥珀博物馆收藏。
人们也会将琥珀放进油里煮,让外观更加清澈,如果琥珀因为年久而裂开或发红,也可以藉着这种方法复原外观。十七世纪末,工匠克里斯蒂安.波尔希宁(ChristianPorschinen)运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琥珀镜片与琥珀菱镜,其工艺的知识基础在于,将已切割和抛光的琥珀放入油中烹煮能够漂浅琥珀的颜色。油煮琥珀也可以替琥珀着色。此法已为罗马人所知,后来于十八世纪重新发现,这让琥珀可以染成“红色、蓝色、绿色等”,也能做成类似其他石材的模样。
多明尼加出产天然的蓝琥珀。图/wikimedia
重量与可溶性
琥珀非常轻,会浮在盐水上,有人甚至说会浮在啤酒上;一个成功的仿制品不仅要模仿颜色与净度,也得模仿这个特质。有些配方给出了让人可以计算后续体积的量。某个配方建议用三十公克樱桃树脂、六十公克阿拉伯胶与十六个蛋黄做成黏稠的混合物。如此一来大约可得到四百公克的湿混合物,干燥后可能比琥珀的重量稍重。在赫尔辛基的实验中,正是这种类型的配方会做成导致发霉的团块。在其他情况下,特别是使用石英粉的配方,重量会是露馅之处。可溶性也会出卖最终产物。
众所周知,仿制琥珀在水里会有不同的表现,而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十六世纪作家休.普拉特(Hugh Plat)警告他的读者,仿制琥珀一定要在室内使用。从当代欧洲现存仿制琥珀数量并不多的情形来看,耐久性显然也是个问题。
气味
除了外观与重量以外,假琥珀的气味是另一个挑战。一份原始资料说明了复制真琥珀气味的高难度,强调这个特征可能特别有助于辨识假琥珀。真琥珀因其香气而珍贵,古罗马作家马提亚尔(Martial)曾经把琥珀的香气比作情人的吻。后来的欧洲史料将其描述为甜美的,并以松树的气味比拟。还有说琥珀闻起来有苦味,并将它比作沥青。也有人说琥珀的气味随着颜色而变。在德国的萨克森,盖欧克.鲍尔发现白琥珀最令人愉悦,但表示所有的琥珀都具备没药的味道。部分中国文献讨论到芳香琥珀。有人认为芳香琥珀是非化石树脂,如同没药。十七世纪法国学者塞缪尔.恰普佐(Samuel Chappuzeau)虽然未曾造访中国,但他评论了将琥珀扔进香罐以释放其气味并点燃火焰的做法,认为这种操作解释了中国商人在巴达维亚(Batavia,今雅加达)从荷兰人手中大量购买琥珀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