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少王朝都将首都定在西北、北方,而非物资丰饶的南方,从秦始皇开始,政府便会透过大规模的漕运像都城运粮,然而唐朝曾因运输不及时,引发禁军叛乱,究竟为何古代王朝不直接在南方建都呢?背后其实和军事考量有关。
倪玉平指出,古代王朝的首都主要从西北向正北方转移,主要和中原王朝要面临的最大对手有关;在隋唐之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对手来自西北,比如匈奴等;发展到宋朝,这种威胁逐渐向正北方转移,像是统治元朝的蒙古族,就是从中原的正北方“蒙古草原”而来;到了明朝,边疆的主要问题就是跟蒙古、俺答汗等北方民族来回拉锯。
倪玉平表示,为了抵抗这种压力,中原王朝必须将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放在西北部或北部,如果两者之间距离太远,以当时消息传送的速度而言,很多需要讨论、商量的事情会来不及决策,所以朝廷必须将首都放在靠近“前线”的位置,也是明成祖朱棣以“天子戍边”为由,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的原因。
但把皇帝放在离前线远一点的位置,不是更安全、更有利于王朝稳定吗?倪玉平解释,虽然历史上确实有皇帝被活捉的情况,比如宋朝靖康年间,徽宗、钦宗被金朝人抓走,明朝土木堡之变,英宗也被蒙古人抓走,但这些情况极为罕见,皇帝的安危与天下联系,皇帝在哪里,那里的军事抵抗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天子戍边”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