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师的考核非常严格,如果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不好,老师可能会受到惩罚。
在古代想当老师并不简单,不但要接受严格的“面试”,工作后也得定期接受考核,如果教学量不足,或是学生的成绩太差,老师都要受罚,严重者甚至可能被流放边疆。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针对老师教学内容和能力的考核模式形成于唐代,根据《唐会要》记载,“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可见当时老师的工作表现,主要体现在给学生上课的教学量是否足够。
到了宋代,老师考核逐渐由“重量”转为“重质”,还有老师因为学生考不好而受罚,《宋大诏令集》提到,宋徽宗批阅学生试卷,对答案非常不满意,认为是太学学官的失职,教学品质不佳,于是对祭酒刘嗣明、司业林震、苏桓做出降官一级的惩罚。
到了明代的国子监考核,标准则以科举中试及拔吏人才数量为主,学生学习表现不佳、考试不及格,都可能会问罪于老师,史料也有相关记载,明成祖朱棣曾因国子监学生在吏部安排的考试中成绩太差,而打算将司业治罪,虽然最后朱棣从宽处理,但仍下令“凡弟子员再试不知文理者,并罪其师,发烟瘴地面安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成绩不好,老师将受到牵连,严重甚至可能被流放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