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位于青海的“喇家遗址”中,发现一个倒扣的碗,打开一看惊觉里面竟有保存完好的面条,且根根分明,时间可追溯至4000年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面条,因此又有“天下第一碗面”的称号。
根据网络综合报道,2002年11月国内考古团队在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中,发现一个倒扣的碗,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将碗和土一起取了出来,并将碗揭开,惊见里面细细的、呈现淡黄色的条状物体,考古研究员蔡林海第一时间拍了照片,并将碗放回去,再用保鲜袋密封起来,随后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最早有关面条的文字纪录出现在东汉,距今只有2000多年历史,而这次的发现,将食用面条的历史往前推了2000年,只是这碗面条的材料和现代不同,研究人员透过植物中的植硅体与常见的粮食作物进行比对,发现面条并不是用小麦制作,而是以小米为主,并混合少量的黄米,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油脂和维生素的成分。
根据研究人员的分析结果证明,喇家遗址出土的条状物,确实是一碗由4000年前人类制作出来的面条,当时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洪水袭击喇家,这碗面被打翻在地,被泥沙掩埋,形成了一种密闭的真空状态,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环境,才得以将这碗面条保存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表示,虽然尚不清楚这碗面条的加工工艺,但从面条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会将种子脱粒、粉碎、成型、烹调,而且成品的小米面条做得细长且均匀,这在食物史上是相当重要的创造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