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蒙古戈壁滩岩层发现6800万年前长羽毛恐龙化石,其原形像巨大鹦鹉,令科学家惊奇不已。
恐龙示意图,与本文无关。
据主导该研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近日发布消息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滩沙漠发现一种中小型杂食性恐龙,生存于6800万年前。古生物学家根据它们的骨骼化石,推测其外表类似巨大鹦鹉。
这种恐龙外形独特,长着一个大喙,没有牙齿。体表有羽毛。身长可达两米,长有四肢,前肢为翼状,而且每个前肢的爪趾数量为两个,比后肢少一个。
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窃蛋龙(oviraptors),并用蒙古阿尔泰神话中的三头鹰(Oksoko)将这种史前恐龙命名为Oksoko avarsan(获救三头鹰龙,注:Oksoko为属名, avarsan为种名,蒙古语,意为获救,指该标本的来源)。
Oksoko avarsan恐龙的高度大约是成年人的一半。(Edinburgh University)
窃蛋龙至少有十五种,新发现的Oksoko avarsan属于其中的第六种。窃蛋龙像现代鸟类,体表长有成熟的大羽毛,身体中有生蛋的卵管结构,能像鸟那样孵蛋。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负责人格雷格里·冯斯顿(Gregory Funston)表示,古生物Oksoko avarsan很吸引人,化石显示它的骨骼保存得非常完整。
冯斯顿特别指出:“研究结果说明那时存在一种出乎意料的生命现象,为什么在恐龙灭绝前,窃蛋龙的种类变得那么多。”
冯斯顿在他的博客中(点这里可看)进一步说明,根据这种Oksoko avarsan化石保存的状态,推测它们死亡前的身体姿态放松,而且年龄不等,从年幼到成年,生前成群结队在一起。但是,这些推断仅是初步分析,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解剖特点、群体生存方式以及生理功能等问题。
加入该研究的还有加拿大、日本和蒙古科学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英国《王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