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破洞正逐渐缩小。
臭氧层出现破洞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图像显示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破洞(蓝色部份)已于近年修复不少。
如何修补地球臭氧层的破洞,一直都是科学家及环保人士非常关注的问题。近日就有科学家指出,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破洞正逐渐缩小,令科学家有意外惊喜。他们指出,因社会有效限制损害臭氧层的气体排放,令修补破洞的工作出现曙光。
英美两国的科学家早前于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文章,指严重损害臭氧层的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简称CFCs)的排放于近年已大幅减少,有利于臭氧层破洞的自我修复,相比于2000年时的记录,臭氧层破洞的面积于2015年已缩小了近40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指,原本以为臭氧层破洞要到2050年才能开始缩小,现在出现转机,预料届时臭氧层可完全修复,超出他们所料。
氯氟烃的用途广泛,如杀虫剂等压缩喷雾及冷冻剂等,都有可能使用到。科学家于大约自1975年开始,测得每年春季覆盖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急剧转薄。1986年,科学家发现氯氟烃含有的成份会破坏臭氧层,各国遂于1987年签订公约,锐意减少氯氟烃的排放,加快了破洞的修复。
臭氧分子在地球大气中形成一道保护层,可吸收太阳光传达地球表面时所带来有害人体的紫外光辐射。由于臭氧层的消耗,地球表面会受到更多紫外光的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增加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并会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和地球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