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科学家提出一种突破性概念叫“超临界耦合”(supercriticalcoupling),可显著提高光子上转换的效率。
光子上转换是将低能量光子转为高能量光子的过程,能广泛应用,从超解析度成像(SSR)到先进光子装置。尽管获得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镧系元素掺杂(lanthanide-doped)纳米粒子辐照度的固有限制及光学共振的临界耦合条件,高效光子上转换仍面临挑战。
(Source:自然)
“超临界耦合”利用“连续体束缚态”(boundstatesinthecontinuum,BIC)的物理原理。BIC是一种光学现象,使光能困在开放式结构中,理论上具有无限寿命,并超越临界耦合的极限。这个现象也与光的通常行为不同。
透过操纵这些结构中暗模式和亮模式间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类似“电磁波引发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transparency,EIT)的模拟,研究人员不仅加强局部光场,还可精确地控制光发射的方向,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超临界耦合的实验验证标志一项重大飞跃,证明转换发光能力提高八个数量级。透过BIC的独特特性,可实现发射光的精确聚焦和方向控制,也为控制光的状态开辟的新途径。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教授LIUXiaogang表示,这项突破不仅是根本性发现,也代表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典范转移,改变对纳米尺度光操控的理解。超临界耦合的意义超越光子上转换,为量子光子学和基于耦合共振腔(resonators)的系统提供进展。他认为,“光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我们能以无与伦比的精度和效率控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