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杀手(每分钟杀死一孩童),最近公布了两项对抗疟疾的新进展。一项是史上第一支可以提供保护,对抗常见疟疾寄生虫“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的疫苗开始在人体试用,虽然效果一般而已。另一项是,许多证据显示现存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有效。
华特里德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公共科学国家月刊被忽视的热带疾病”(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中发表了实验结果。实验中对30名志愿者施打三剂试验疫苗,在最后一剂打完后14天,这些志愿者被带有间日疟原虫的蚊子叮咬。
间日疟原虫的致死率比同样会造成疟疾的恶性疟原虫低,想要对抗恶性疟原虫需要更先进的疫苗发展。尽管如此,间日疟原虫还是会造成病患身体非常虚弱,而且会复发。这两种疟原虫在2015年造成超过四十万人死亡,其中大部份是孩童。
恶性疟原虫
这些参与者都没有因疫苗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不过常有头痛与疲劳感,全部人都有强烈的免疫反应。然而,接种疫苗并没有让他们免于得到疟疾,与没有接种疫苗的6个人相比,疫苗延缓了他们疾病进展的速度,尤其是接受较多剂量的10个人,其差别更是明显。
在实验中,受感染者一定会感到不舒服,对研究小组来说也是个挑战,他们必须让蚊子吸一个感染间日疟原虫的泰国病患的血。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不同,间日疟原虫无法在实验室中培养。
第一作者Lt. Col. Jason W. Bennett在声明中说:“这是第一个用人体测试疟疾疫苗的研究,从感染间日疟原虫型疟疾的病患传染给注射疫苗者,测试其效用。”
研究人员在过程中有了意料外的发现。伯氨喹(primaquine)是唯一获得FDA批准可用来治疗间日疟原虫休眠阶段的药物,如果不使用很容易复发。已知伯氨喹对某些人是无效的,Bennett的小组是第一个提供解释的团队:有些个体因基因关系,其肝酶素2D6较低,无法将伯氨喹转化成具有活性的药物以杀死蛰伏的寄生虫。
鉴于疫苗的效果有限,使得目前用来对抗蚊虫传播疾病最具经济效益的方式“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比某些人担心的更有前途。
蚊子擅长产生杀虫剂抗药性,最显着的例子是在很多领域对DDT产生抗药性,使得曾经是奇迹化学物质的DDT也变得无用。有些人担心如果使用除虫菊精类处理的蚊帐,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博士生Mojca Kristan在寄生虫与载体期刊(journal Parasites and Vectors)里展示出即使蚊子对溴氰菊酯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疟疾寄生虫也不会有抗药性。
论文中写道“那些使用溴氰菊酯处理过的蚊帐的区域比起使用普通蚊帐的区域,其感染流行性与感染强度都明显降低许多。”Kristan的研究指出,住在蚊帐里的人也许会被有抗药性的蚊子咬,但不会生病。尽管如此,Kristan在一份声明中警告说,这份研究需要更进一步确认如果与蚊帐的接触更有限是否也会有相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