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图中橙色部分是从火卫一表面反射的中紫外线太阳光线,暴露出火卫一的不规则外形和许多陨坑。
至12月初,美国宇航局“火星大气层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任务多次接近火卫一,这将有助于采集该卫星表面高度500公里以内的数据,并首次拍摄紫外线下火卫一的特殊图像。
这张图像将使科学家更好地评估火卫一的成分,目前它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将Maven任务图像和火卫一表面光谱数据与小行星和陨星类似数据进行对比,将有助于行星科学家理解火卫一的起源——它是一颗被捕获小行星,还是形成于火星轨道。
一种理论是火卫一的形成类似于月球,该过程被称为“大型碰撞假说”。据悉,“大型碰撞假说”理论认为月球形成于45亿年前地球形成不久,当时一颗大约是火星体积的天体与地球发生碰撞,快速碰撞抛散的物质快速结合,形成一颗卫星。然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火卫一曾是被火星引力牵引的一颗小行星。
对Maven任务数据的完全研究分析,将帮助科学家寻找火卫一表面的有机分子。之前“火星快车号”探测器的紫外线光谱勘测活动中曾发现这样的有机分子。2015年,美国加州天文学家预测称,火卫一将最终被火星的引力作用所破坏。一旦被破坏,火卫一残骸将环绕火星周围,使它形成一个小型土星系统,并成为首个具有环状结构的非气态行星。
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解释了火卫一和火星的碰撞理论。不同于月球,火星的主卫星火卫一非常近地环绕火星运行,它不可逆转地遭受火星引力牵引。
火星引力潮汐使火卫一表面形成凹槽,宽度达到100-200米,深度达到10-30米。科学家试图计算是否月球将最终碰撞火星,或者被火星引力撕碎。结合一个计算机模型的观测数据来计算火卫一内部强度,他们发现火卫一主要是由松散物质构成,意味着它的瓦解崩溃命运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