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传统的习俗中,人们替家族后代命名时,都会让同一辈人使用相同的中间字,作为辈分的区分;而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不易重名,竟立下了更为严苛的规矩,最后一个字都必须按照“五行”的顺序来起名,没想到却意外让“金”系的后代们纷纷现身在“元素周期表”中。
朱元璋的命名规则从他的孙辈开始运行,后代名字里的第二个字都是他本人亲自指定,每个儿子各有20个字,依照世代来轮流,像是明成祖朱棣这一脉的辈分字就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在明朝帝王的名字中,经常会看到这些字的出现,例如: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等等。
而第三个字则必须使用“五行”为偏旁的字,按照“火、土、金、水、木”的辈分顺序来命名。虽然这种做法最初的立意良好,确实不容易出现撞名的情况,但明朝皇室人口繁盛,再加上某些偏旁字相当稀少,像是土偏旁和金偏旁,最后朱家子孙实在找不到字了,就开始自行造出许多生僻字。
到了清朝,西方的化学知识逐渐传入东方,清末科学家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只要遇到金属元素就会取原文谐音、使用金偏旁的汉字来命名,表中意外地出现了不少明朝皇室名字中的罕见第三字,因此在网络上也流传着“徐寿以明朝家谱为灵感,命名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过这并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再加上当时的《康熙字典》中确实都可以查到这些生僻字,徐寿其实没有翻看明朝家谱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