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于阿根廷的白垩纪恐蛇Dinilysia patagonica复原图(Image credit: Nobu Tamura, spinops.blogspot.com / CC BY-SA 3.0.)
CT扫描表明,恐蛇的内耳结构非常独特,具有穴居爬行动物的特征(Image credit: Hongyu Yi / Mark A. Norell.)
科学家们在对一个9千万年前的恐蛇化石进行CT扫描时发现,现代蛇类的祖先在耳朵内有一个巨大的球形通道,这一特征通常发现于穴居生物体内。这就表明蛇类是在洞穴中存活和捕食时才失去的腿,并非是为了帮助它们在海洋中生存,这和科学家们之前的猜测相吻合。
发现于阿根廷的这块白垩纪化石来来自于一种名为恐蛇的古老生物。恐蛇的体长大约有2米,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穴居蛇类物种,这种灭绝的蛇类与现代蛇类关系非常密切。
爱丁堡大学的Hongyu Yi博士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k Norell通过计算机模型,揭开了这种古老生物头盖骨内隐藏的结构。随后他们将化石的CT扫描结果与现代爬行动物的扫描结果进行了对比。
CT扫描表明这种古老蛇类的内耳有别于古代和现代的穴居爬行动物,而且也与生活在海洋或者陆地上的蛇类完全不同。科学家们发现,恐蛇的这一区域宽大而且呈现球形,而这是穴居生物的形态特征。相比之下,水生蛇类的这一区域比较狭窄而且兵不明显。
这些发现将帮助科学家们填补蛇类进化史上的空白,并且为科学家们推测现代蛇类的祖先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爱丁堡大学的Hongyu Yi博士称:“蛇类如何失去它们的腿对于科学家来说一直都是个迷,但是这似乎是在蛇类祖先适应了穴居生活时出现的进化现象。”
他声称:“化石头骨的内耳构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虽然我们能够从恐蛇的骨骼了解到它没有四肢,但是这并不会告诉我们它的行为习性。它的头骨虽然并未完全进化成穴居动物的形态,但是内耳却非常特别,而且明显的表现出与现代穴居动物的相似性。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确定,蛇类是在它们的祖先适应了穴居生活而非海洋生活时才失去的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