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所有语言中,中文难度数一数二的高,汉字的历史演化相当久远,建立千年文字系统不曾消失,知名历史学家杨照透过《不一样的中国史》,讲解中文字何其奥妙,以及当年学术思想的黄金年代,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哲学,彼此之间如何微妙牵系。
【精彩书摘】
从商到周,经历了文明的巨变。许多表面上看来类似的、连续的现象,在商文 化和周文化高度差异的架构中,有着很不一样的功能及意义。最明显的,一是 青铜器,二是文字。我们不能理所当然以后来固定下来的概念,回头想象这些 东西在商代的作用。
文字在商人的文化中,比较接近后来的道符。那是一套神鬼符号,来自超越上 界而非人间的讯息,不是要记录人间事务,而是要证明超越上界对人间的有效 干预。这样的一种非人间讯息,周代以后仍然存在,但不再是文字运用的主流。
周人建立的文字系统,三千年不曾消失
另外一个同等重要的变化,是在周人手中,文字运用的场合扩大了。文字从神 巫的手里解放出来,进入了人的世界,开始记录人事。文字和人的生活有了更 普遍、更紧密的连结,也就大有助于这套文字系统的长期传留。对照地看,人类文明史上发明过却彻底消失的文字,不计其数。历史起源上最早的文字,大部分都消失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文字,因为是用芦苇削尖后在泥板上刻写的,字体笔画固定会有挖凹的小三角形,所以称为楔形文字。这套文字存在没多久就彻底消失了。
《诗经》:文字克服非表音障碍的见证
传统上对于《诗经》内容的来源,有一种“采诗”之说。以我们今天对西周封 建成立过程的认识,可以这样解释“采诗”的意义。周人建立新的王朝不是件 容易的事,不是说今天打下了朝歌,商纣王死了,于是商人原本统治的区域, 一股脑儿就改成归周人统治了。
首先,商人能够控制的范围其实并不广;其次,商人对这有限的范围内的控制 强度也有限。那是一种联盟共主式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疆域管辖。在周公、 成王的时代,周人设计了新的方式,建立了新的统治模式。这个新的模式,就是“封建”。
封建的开端,是指定一位宗亲或功臣,将一块 地方和一群人民“封”给他,要他带着这些人去到“封地”,有时是征服,有时是开发。征服、开发之后,还要负责管理经营。那就变成他和后世子子孙孙 的“封国”。宗亲或功臣获得的封国,很可能是一块遥远、陌生的地方,要能 有效地领有这块封地,刚开始要靠武力,却不可能一直光靠武力。封建领主必 须了解这里居住的是什么样的人,得认真地探访、了解当地民情,努力试着和 他们好好相处。
“采诗”,搜集当地民歌,从民歌中接近人民生活,是一种合理的手段。这或许真是《诗经》内容的起源。并不是说《诗经》中的诗歌都是如此采来的,而是说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情境,使得周人早早建立了重视民歌、采集民歌的习惯,并视之为一般贵族必须具备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