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便施管治和推行政策,于是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书同文”政策,统一文字。但中原疆域广阔、方言众多,各地官员上朝时又该如何和皇帝交流,成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官话”也因应而生。
知名博主孙雅鑫指出,当初秦始皇并非不想统一语言,而是根本办不到,首先官员内部就要先统一,等各地官员学会后再回去教给当地的老百姓,但当时只能靠口语传播,非常耗时耗力,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变数,因此推行上困难重重。
以清朝为例,皇子5岁开始就要学习满、蒙、汉、藏4种语言,但是光会这些还不够,全国有这么多方言,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通常讲的是“官话”,相当于现在的统一标准语,从西周时代就有,专供朝廷和政界使用。而从五帝、夏商,一直到唐宋元明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范围,因此古代的官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
清朝雍正皇帝过去就曾对闽广官员带有的乡音官话表示不满,甚至质疑他们为官的能力,为此还在闽广地区建立正音书院,举人、秀才都必须在正音书院学好官话,才能参加考试,确保日后在官场上能够沟通无碍。